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 > 第六步 教育一个人说了算(第2页)

第六步 教育一个人说了算(第2页)

但是不管有什么困难,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信念,就是孩子的亲人都是希望孩子好的,这也是我们要团结他的基础。还有,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和提出的目标要有信心,能够经得住反复的推敲和质疑。如果坚持

不住,被问倒了,那也不是什么问题,为了孩子,为了避免以后更多的争执和矛盾,就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吧。

达成一致也许需要时间,作为核心的这个人,需要掌控整个过程。不管多复杂,到孩子3岁的时候,需要接触更多的人和环境的时候,全家人应该团结一致。

要点之三:言行一致维护原则

目标不是拿来讲的,是要解决问题的。家庭内部遇到不同意见,就要按照目标的优先顺序,逐一核对是对是错。而且,孩子出了问题,有了偏差,也要按照目标判断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这样才有轻重缓急,才能有条不紊。

事情向来难在执行,这一步才是最终反映核心人物的领导能力的。想要担当此重任,不光是有爱心就行的,还得有些智慧和韧性。

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可以独立发展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母亲,我们不仅对孩子有个理想的期待,对我们和孩子的母子关系有个理想的期待,对于孩子和父亲的相处我们也一样有个完美期待,希望他们形成理想的父子关系。在这三个期待中,惟有一个是我们插不上手的,就是他们的父子关系。当我们尽心竭力地培养孩子、建设理想的母子关系时,对于另一方如何与孩子相处,我们当然也不会袖手旁观,指指点点是难免的。

同理,父亲对于身边的这些事情,也怀有自己的理想,难免也会指指点点。

这些指指点点引起的矛盾也不能忽视,我就曾经为此烦恼好几年。洋洋的爸爸妈妈个性更强,在这个问题上更是针锋相对,在外人面前也不能相让。

洋洋妈妈热衷于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很长时间都跟我在一起带孩子。她理解自然教育的概念很快,而且很彻底,应该是思想里有这个底子。洋洋的爸爸是律师,思维严谨,冷静客观,虽然也由衷地爱孩子,支持让孩子自由发展,但论到具体事上,两个人却经常不能一致。在我们相处的几年里边,他们俩争论不断。刚开始围绕孩子的培养目标辩论,内容之丰富、言词之激烈,让我们这些家长耳目一新。大概有一两年时间,结论才最终定下来。可接下来还是争论,怎么回事呢?原来就是洋洋爸爸爱指指点点。

有一天我们约在地坛的荷花展区一起玩,到了时间他们母子还迟迟不出现。后来就见洋洋爸爸带着孩子来了。每当他们俩争执得不可开交,洋洋妈妈就会使出这招“杀手锏”:“你觉得我不会带孩子,你就自己带吧!”

洋洋爸爸黑着脸,一到地就对洋洋说:“玩去吧,一会儿我得出去一趟,你听阿姨们的话,别乱跑,中午之前我回来接你。”洋洋巴不得没人管他,高兴地答应了。

那天上午我们在荷花缸里找田螺,每个孩子都有收获,很开心。快到中午的时候,洋洋妈妈急急地跑来,一脸的不高兴,拽着洋洋就走。洋洋没玩够,使劲地挣脱,大声喊:“我就要玩,就要玩,你根本不懂得小孩子的心思!”

这可不像是孩子的话,我猜想是洋洋爸爸这样说过。

洋洋妈妈脸色更不好了,但是没说话,只是伸手拉孩子。

可巧母子俩拉拉扯扯的时候,洋洋爸爸也跑着来了。问也没问就数落开了:“你就知道跟孩子较劲,怎么让孩子放开了玩呀?说一套做一套,也不懂得跟孩子交流交流。”

洋洋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反驳说:“就知道挑我的毛病,你把孩子一个人撂这儿算怎么回事?有本事一个人把孩子带好!别再麻烦我。”

洋洋爸爸:“我要是有时间,就自己带着洋洋,一点也不用你!”

洋洋妈妈:“我带的时候,你能不能离远点,我也一点都不用你!”

后来他们就真的这么解决了问题。凡是洋洋妈妈带孩子的日子,洋洋爸爸再也不发表意见了。每个人都按着自己的意愿和孩子相处,不再干涉别人。其实他们俩对孩子的教育目标已经没有分歧,放弃对对方的理想化要求之后,一家三口终于和平共处。

最好早知道

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一个最简单的家庭中,也存在夫妻关系、母子关系和父子关系,三种关系之间相互影响,构成孩子成长的基础背景。孩子3岁以前,母子关系发挥最大的影响作用;3岁以后,随着孩子心灵世界的发展和活动范围的扩大,对整个家庭关系都开始有认识。家庭关系是否和谐将影响到孩子对社会人际关系的态度和处理方法。

在父母一方强势的家庭,三种关系都受制于同一个人,容易达成平衡;但是在夫妻双方实力相当的当代家庭中,家庭关系往往不容易真正和谐。这个根源就是夫妻双方对家庭关系的不同的理想化要求。

孩子小的时候,他的想法往往被忽视,不构成和父母意愿的冲突,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他对家庭关系也有越来越明晰的强烈的期望,他不仅仅希望父亲如何对待自己,母亲如何对待自己,而且还希望父亲和母亲保持什么样的关系,这样他才满意,他才安心。这时候家庭关系更加复杂。

俗话说:当局者迷。我们整日处在这个网络中,为关系理不顺而感到烦恼时,不如就采取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来处理,就像洋洋的父母所做的——就是让各种关系独立发展,放弃自己对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相处

的期望,只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最直接的就是最有效的,减少了自己的欲望和要求,也给了别人更多的自由和信任。关系简单了,心也单纯了,既然他们是自己的亲人,是家庭的一部分,就全盘接受吧。哪怕他粗心大意,简单粗暴,照顾不好孩子,那他依然是孩子的父亲,他有一颗值得信赖的充满父爱的心。他们父子俩如何相处,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交由上天来决定吧。

在一个家庭里,能做到这样“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操心惯了的我们,恨不得用无处不在的关心和提醒把所有的人纳

理想的轨道;甚至已经不在一个家庭了,还会为孩子如何跟另一方相处斤斤计较。我所见的许多单亲母亲,就是经常埋怨:“他居然跟孩子说那样的话,也不想想后果,我要是也像他一样,我们孩子还不知道长成什么样呢?”

停止抱怨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怎么说话做事,是他的本性决定;你怎么对孩子,是你的本性决定;如果因为对他不满意就违背自己

的本性模仿他的做法进行反击,其实就舍本逐末了,做出这样的事,是因为你的潜意识里认为自己该对他负责。在一个家庭中其实也没有这样的必要,如果已经分离,那就更不用操这心了。孩子有这样的父母,就一定能找到合适的相处之道。谁也不需要为别人之间的交往负责任。

很多的冲突和烦恼,其实就是来源于过多的干涉。

我们爱他,就给他相应的建议,但不要妄图指挥他;如果已经不爱,也不要干涉他,守着自己的本分,做一个好母亲就够了。他是不是好父亲,让孩子来判断吧,在孩子心里,自有公道。(同理适用于爱操心的父亲)

要不要上幼儿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