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 > 第六步 教育一个人说了算(第3页)

第六步 教育一个人说了算(第3页)

要当“说了算”的那个人,不是那么容易。在家庭里,因为母亲的重要地位,很容易做到说了算;但是孩子逐渐长大,到了“应该接触社会”的年龄,面对纷纭的社会潮流和一浪压过一浪的教育理论,你还有什么准主意吗?你有自信让孩子跟随你的“主意”吗?

开心刚刚3岁的时候,我曾经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后来我决定不让孩子上幼儿园,按照我的计划自己来教育他、照顾他。后来丁点也一样,没有上幼儿园。这8年间,我接受的质问不下100次,从孩子的爸爸到爷爷奶奶、到叔叔姨姨、到楼上楼下、到居委会主任,到陌生的热心人,身边的人几乎没有一个能够理解我在想些什么。一些挺要好的同学甚至跟我正式地辩论过,只是这些反面意见哪一条也不足以引起我的动摇,反而在不断的质问下,我的想法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

3—6岁是孩子的心灵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段时间,而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又必将影响这个发展过程,所以,决定孩子上不上幼儿园、如何教育是件大事,做一个负责任的母亲,就不能只是跟随社会的潮流和习惯,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家庭的实际情况,综合地决策。

我当时的决策能提供一些参考,过程不必赘述,在这里只把“上”或者“不上”幼儿园的理由综述一下,最终的意见大家自己总结。

为什么要上幼儿园?

★如果你这样去问一个正在送孩子入园的家长,得到的回答很可能就是:“人家都上呗!”“该上了!”

我会觉得作为成年人给出这样的一个回答有些可笑,也有些不负责任,而事实上,我问过的家长中,有80%回答的第一句就是这样的。这么做的人,等于根本没考虑过。

为了弄明白为什么有“到了3岁得上幼儿园”这种强大的社会习俗,我做了不少求证。最后追溯到幼儿园出现的历史。果然,最初幼儿园在西方工业社会的出现,不过是为了解决双职工家庭无力抚养众多孩子的难题。因为儿童聚集便于研究教育,才随之吸引学者加入,有了教育理论和方法的更新。幼儿园这种教育形式在上个世纪之初传到我国,曾经一度成为上流社会的风气,深入人心,但因为成本高昂无法普及,在大众心里的地位犹如今天的高档奢侈品:虽然搞不清它到底有多么好,但总有莫名的崇拜和向往;解放之后,百废待兴,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劳动,政府出面建设幼儿园和托儿所,是为了解放妇女劳动力,让她们从贡献家庭转为贡献社会和国家。至于提高教育水平,和国外一样,也是个副产品。

对比来看,现在的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都已经改变很多了:孩子不再多得看不过来了;家里也不像以前一穷二白,比不上幼儿园吃得好、玩具多了;妈妈也不再是个文盲,不如幼儿园阿姨是个幼师毕业的了。还要送孩子去那儿,图什么呢?

观念落后啊!还守着建国初期的思想应对改革开放的今天,是要犯错误的,是要吃亏的,亏的就是孩子!

★家里能学什么呀,到幼儿园学点知识,将来好上学。

这大抵还算个理由,只是把该全面接触生活现实的好时光用来圈起来学抽象的知识,有些可惜。

不信大家可以搜搜看,那些在知识上、学问上、一技之长上,成名成家获得国际认可和奖励的名人,有几个是小时候上过幼儿园的?而且,从上个世纪以来,真正有见地、有建树、有影响的思想家、科学家越来越少了,是不是跟孩子们都圈到幼儿园规范化培养有关系呢?

★幼儿园老师都是专业的,作息规律、饮食科学,孩子在那里将得到更好的照顾和教育。

这是人们对幼儿园的一个理想化要求。很少有家长能目睹幼儿园里面真实的生活场景,所以这个幻想一直都存在。尤其是那些上了岁数的老人,坚信幼儿园比孩子妈妈水平更高,原因可能是她们年轻的时候,相对于半文盲的妈妈拖着一群孩子的生活,幼儿园还算是个时尚、高档的教育方式吧。

★孩子上幼儿园,母亲就能上班了,工资除去幼儿园的费用还剩下不少,还算划算。

经济如果对家庭是第一重要因素,那孩子这么处理也是没有办法。可奇怪的是我看见很多年轻的母亲,只能上一个月1000元左右的班,还不够孩子幼儿园的费用,这么折腾,实在有欠考虑。

★实在看够了,这孩子调皮死了,送到幼儿园我好省省心。

有两位全职妈妈最后选择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这个原因。从而也能看出带孩子有多累,亲妈都受不了了,所以只好送到幼儿园。但愿幼儿园的阿姨比妈妈更爱他。

★在幼儿园体验集体生活,将来合群。

这是个莫名其妙的很流行的说法,合群相对于什么教育目标那么重要吗?如果连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您都没想过,那合群的重要性从哪儿起呢?好的性格有很多,不能瞅见哪一个就认为哪一个最重要,轻重缓急根据目标来确定才有意义。

我为什么不送孩子去幼儿园?

★为了给孩子更大的探索范围、更多的生活经验、更有效的指导。

孩子长到3岁,心灵世界刚刚开始建设,从全盘吸收环境信息发展到能够有选择地吸收特有的信息,个性特征正在形成。这时候孩子有两个重要的需求:

多见:

这个阶段需要的是接触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世界,吸收更多的原始资料,为以后开展学习和智力活动准备资料库。知识来源于生活现实,这就是最好的了解生活现实的阶段,丰富的全面的生活实践有助于上学之后更快更准确地理解各种知识。比如孩子将来学习认字、写字,学习“瓦、韭菜、猪、瀑布……”,那么这就是让他见到这些事物的时候。知识跟记忆里的事物相关联,学习才有效果、有意义。

多做:

在这个阶段,伴随着心灵世界的迅速发展,孩子的主动探索本能处在关键的敏感期。一个敞开的、安全的、有吸引力的环境,能让孩子自发地活动,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与环境的接触中,才能全面发展潜在的特质,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亲自做事情才是孩子心灵成长的惟一途径,坐在那里光听和看,没有实践经验做底子,是引不起心灵的感悟的。

我相信,不去幼儿园,我和孩子正常生活的范围也已经超过幼儿园的院子,何况我还能带孩子去公园、去商场、去银行,甚至去外地。

幼儿园的一天生活是固定的,孩子从教室到食堂到院子到厕所,按着钟点走在这几点一线上,有些幼儿园甚至连喝水都是定点的,生活经验如此单调又刻板,怎么能指望长出一颗充满热情和梦想的灵动的心?

在幼儿园里,两位带班老师面对十几、几十个孩子,会允许孩子自由地提问吗?他们能注意到孩子的真正兴趣和需求吗?他们有时间和精力来关注每一个孩子吗?他们比我更愿意陪孩子海阔天空地聊天吗?

★避免孩子被迫与母亲分离的心理创伤。

在开心也“应该”上幼儿园的那段日子,我带他几乎去参观过和平里所有的幼儿园。我的思想准备是:如果孩子喜欢,不妨先上上看;什么时候呆够了,随时接回家。可是没有任何一家幼儿园通过这第一关,孩子不喜欢。

一家私立的幼儿园,位置绝佳,就在地坛公园的东门,没几步就到。可是院子很小,估计摆不下几辆车。按照我的联想,他们应该是把地坛当成自己的活动场地了。可是我观察了几个月,从没有见到那里的孩子们在地坛活动(除却那一次装修提前放假外)。那么,这些孩子平时怎么活动呢?

化工部幼儿园在我们那一片口碑很好,仔细问下来居然是饭菜好。我带开心报了名,也想沾沾光。可巧那天报名出来路过一个小班的教室,正好看见老师在喂一个孩子吃饭,那孩子一脸是泪,双手背在身后,坐得笔直,只有嘴随着老师的口令一张一合。那位老师显然着急了,大声地呵斥:“张嘴,咽下去!”开心吓得静悄悄地躲在我身后,大气也不敢出。这怎么行呢?

另一家公立幼儿园场地开阔,而且铺了塑胶,很安全。开心很喜欢在他们的院子里玩,我想让他在这里上。报名之后高高兴兴地出来,开心一路小跑,走在我前面。眼看就要出大门了,突然不知道哪里冒出来一位老师,会功夫似的一把就抓住开心的双臂,硬把他扯到幼儿园里面来。我正好赶过来看见,觉得很奇怪。开心吓一跳,已经涨红了脸在挣脱,开始哭了,看见我就大声哭起来。我忙问怎么回事,那位老师问清楚了我是家长,才知道弄了个误会,他以为开心是新入园的孩子偷着往家跑呢!

我问:“孩子刚来都会逃跑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