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美国人眼里的清朝人形象 > 第55章(第1页)

第55章(第1页)

摄政王的这种虚名直到慈禧宾天后才告结束。此时的慈禧仍然希望长享高寿,永执大权。只要她还活着,摄政王就永远不能专断国事,他和光绪皇帝一样徒有虚名。

十一月十四日,慈禧太后还在终日料理国事,一直到晚上才休息。第二天上午,又像往常一样忙碌,召集军机大臣、皇后、监国摄政王及其福晋(也就是荣禄的女儿)谈了很长时间的话,并以新皇帝的名义降谕,说从此称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太后。当天下午忽然晕倒,很长时间后才醒来。大概她预感自己末日将临,就召集光绪皇后、摄政王载沣、军机大臣等人,降下上谕,逐一吩咐后事。其上谕说:

奉太皇太后懿旨,昨已降谕,以醇王为监国摄政王,秉承余之训示处理国事。现予病势危急,自知不起,此后国政,即完全交付监国摄政王。若有重要之事,必须禀报皇太后,即由监国摄政王禀询裁夺。

这个上谕虽然寥寥数语,但是,凡是熟知中国宫廷的情况,了解慈禧太后一生的人,都应该知道它的重要性。即使慈禧太后死了,光绪皇后也就是现在的新太后,作为叶赫那拉氏的后代,如遇朝中大事,仍可参与。这样,叶赫那拉氏在朝廷中就可以获得永久的权势。有了这个上谕,载沣或者其他人都不敢轻举妄动。隆裕太后也就使用这个上谕,寻找借口轻而易举地撤掉了端方直隶总督的职位。

慈禧太后降了这个上谕后,病情很快发展到弥留之际。

于是命令人起草其遗诏。军机大臣草拟好了拿给她看,她改动了几个地方,又加上了几句话,说她之所以在归政光绪皇帝后再行训政,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她问众人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然后自己说:&ldo;我一生垂帘听政数次,不了解我的人都说我贪权,实际上我是迫于形势,不得不这样做。&rdo;遗诏中最后几句话是她自己所加,意思是返观她的一生,她自己没有什么后悔的。

遗诏写完以后,慈禧仍然神志清醒。虽然已是弥留之际,她还是接着和身边的人谈话,态度平和安详,和平常没有什么两样。后来她渐渐昏迷,侍者都以为时候到了。然而,她忽然又清醒了。即使是临死前的几分钟内,她仍然抱着生还的希望。

慈禧太后掌握中国的大权接近五十年,然而她最后的几句话实在是出人意料。她说:&ldo;以后决不能让妇人干预国事。

这样本来就与我朝的家法相违,一定要严加防范。也不能让太监专权,明朝末年的教训,实在值得我们警惕。&rdo;说完了这几句话,这位统治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女人就宾天了。

就在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病入膏肓的几十个小时里,摄政王作为清政府的代表接二连三地向北京的外国公使馆发出通告。但是,至于为什么光绪和慈禧几乎同时宾天,当然他是不可能给我们解释的。

这样,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在短短的二十小时内先后宾天后,大清王朝宾天的日子也为时不远了。

--------------------

第二十一章

晚清朝廷与新学

不课时文,新学既可以应科目,且与时文无异矣。况既习经书,又兼史事地理政治治算学,亦必与时文有益。

诸生自可于家习之,何劳学堂讲授,以分其才思、夺其日力哉?‐‐张之洞《劝学篇》

和很多重大的改革一样,晚清朝廷中对于新学的态度发生转变,最初也是从一些小事开始的。我们已经讲过,为了哄好小光绪,太监们想法设法买了各种各样的西洋机械玩具。

小皇帝稍大一些,太监们又给他买来了精致绝伦的钟表、手表。光绪少年时对电报、电话、汽车、轮船、电灯、蒸汽机都怀有极大的兴趣,并把这些东西买到宫里,后来又在全国推广。

后来为了宫中的娱乐,他又派人买来了留声机、电影摄影机和自行车等等洋玩艺。总之,所有独特的、有用的现代西方的一些发明都被他买到了宫中。

然后,光绪就开始学习英语。1894年慈禧六十大寿时,有人送给慈禧一本《新约》,光绪得知后立刻派人从美国圣经公会买回来一本完整的《圣经》。他开始学习《路加福音》,这使他对外国语言和文学有了一定的鉴赏力。他派太监跑遍了京城里的大小书店,买下了所有从西洋文字翻译过来的书籍,把所有精力都投人到阅读西书当中去了。不久,国外就议论纷起,说中国皇上正在读西洋书籍,很快就要信奉基督教了。

从1894年到1898年,光绪始终坚持阅读西洋书籍,全国上下成千上万的年轻读书人都竞相效仿皇帝。张之洞撰写了《劝学篇》,其中心思想可以说就是要采用新学。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后来呈献给了光绪皇帝,更加坚定了皇上变法维新的想法。

现在我们看看光绪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人们曾经认为光绪倾向于洋务派,并对此大加赞赏。而事实上,这个年轻的皇帝竭力发动变法维新也正是为使中国强盛起来,抵御外侮,特别是欧洲列强入侵。德国占领胶州湾,俄国占领了旅顺港,日本人占领了台湾,英国人占领了威海卫,法国人占领了广州湾,连意大利也迫不及待地要瓜分中国的一部分领土。中国沿海港口城市的英文报纸无一例外地都报道说中国将要被列强瓜分了。所有这些都使得光绪皇帝开始致力于变法维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