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美国人眼里的清朝人形象 > 第54章(第1页)

第54章(第1页)

生。另一方面,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难的外交问题虽然没有用政治家常用的手腕来解决,却也是由慈禧太后和手下大臣以比较和平的手段解决了。中国皇帝的宝座上又扶起了一个新皇上,虽然这个新皇上还只是个孩子,但是他的继位是无可争议的。如此重大的国事竟不如纽约或芝加哥竞选市长所引起的骚动大,中国是一个君主集权制的国家,美国是共和制,两种制度孰优孰劣,此时竟很难让人说个明白。

至于十一月上旬紫禁城里发生了些什么事,世人做出了各种猜测。这些好奇的人们能否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只能留给以后的人去决定了。我们手头有当时北京城里外国公使馆接到的圣旨,我们所能了解的也就是这些了。从这些圣旨中我们了解到任命醇亲王为摄政王的是慈禧而不是光绪,这个任命是光绪驾崩之前二十四小时之内写的,至少是那时候宣布的。十一月十三日外国公使代表从庆亲王所在的外务部这个正当渠道接到慈禧太后的圣旨。慈禧皇太后诏曰:&ldo;封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监国。&rdo;随后又是一道圣旨:&ldo;载沣之子溥仪领在宫中教养,御书房读书。&rdo;这就暗示着新皇上就是溥仪,光绪即将退位,所有这些都是慈禧太后的意愿。十一月十四日,慈禧太后就颁布了如下的诏书:

前因穆宗毅皇帝未有储贰,曾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降旨,大行皇帝生有皇子即继承穆宗毅皇帝为嗣。现在大行皇帝龙驭上,亦未有子嗣,不得已以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承继穆宗毅皇帝为嗣并兼乘大行皇帝之祧。钦此。

关于光绪皇帝之死,外人自然无法了解到真实情况。此事和其他宫廷秘史一样,真正的秘密都埋藏在李莲英及其他亲信小太监的脑海里。而且,北京城里的满族、汉族大臣都各执一辞,一人一个说法。有人说李莲英等大小太监素来为光绪皇帝深恶痛绝,如果慈禧先死而光绪随后重掌社稷,必对李莲英等大小太监不利。于是他们谋划毒死了光绪皇帝,而慈禧太后对太监们的谋划并不知晓。

这种说法也只是推测而已,没有充足的证据。下面的这种说法或许更为可信。按照这种说法,光绪皇帝同样死得有点奇怪。但他是被人毒死,还是自然死亡,如果是被人毒死,又有哪些人参与其中,我们都无法考察,只能猜测了。

据中国的官方记载,光绪皇帝虽然自小血气不足,身体嬴弱,但所患的都是慢性病,如&ldo;遗泄&rdo;,&ldo;头痛&rdo;、&ldo;发热&rdo;和&ldo;痨症&rdo;等等。就在慈禧太后患病期间,十月二十六日他在紫禁城接见了来访的日本外交官。十月三十日又在紫光阁宴请了达赖喇嘛。十一月三日恰逢慈禧太后寿辰,光绪皇帝又率文武百官去给慈禧祝寿。如果说光绪的慢性病突发,病情也不至于使他突然死亡。况且据当时的御医记载,光绪皇帝没有什么大病。在此期间,慈禧太后曾经命令庆亲王和袁世凯为光绪皇帝在全中国广罗名医。光绪在临死前的一段时间有一个西医师叫屈桂廷,此人就是由庆亲王授意、由袁世凯推荐入宫为皇帝看病的。

据传十一月十一日,当袁世凯推荐的这个御医再次进宫护理光绪皇帝时,发现他突然肚子痛得厉害,而且还在床上乱打滚。屈桂廷也大惑不解,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皇帝有这种症状。随即有人向慈禧报告了这一情况,而慈禧不但不悲愁,反而有安心之状。十一月十三日,慈禧一边公布了皇帝&ldo;病甚&rdo;的消息,一边降下懿旨,宣布立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并让溥仪在&ldo;宫中教养&rdo;。

此时弥留之际的光绪皇帝头脑依然清楚。庆亲王把慈禧太后的旨意讲给光绪,光绪听了以后说:&ldo;立一长君,岂不更好?但不必疑惑,太后的主意不错。&rdo;当他听说立醇亲王为摄政王的时候,非常高兴。光绪知道自己大限已到,开始写他最后的遗诏,但言辞含糊,别人无法知道他的意思。这份遗诏刚开始时在皇后的手中,十分秘密。这时候朝廷又下命令在全国上下搜罗名医,火速遣送北京为皇帝治病。十四日下午五点钟,光绪皇帝就驾崩了。当时有太后、皇后、妃嫔和太监数人在场。慈禧太后遂匆匆回宫,颁布光绪的遗诏。光绪的遗诏说:

钦乘列圣家法,一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为本。三十四年中,仰禀慈训,日理万机,勤求上理。念时势之艰难,折中外之法治,辑和民教,广设学堂,整顿军政,振兴工商,修订法律,豫备立宪,期与薄海臣庶,共享太平……每念我民满目疮痍,难安寝馈。朕气血素衰,自去年秋间不豫,医治至今,而胸满胃逆,腰痛腿软……阴阳俱亏,以致弥留……在嗣皇帝仁孝聪明,必能仰慰慈怀,钦承付托,忧勤惕厉,永固邦基。尔京外文武臣工,其精白乃心,除破积习,恪尊前次谕旨,各按逐年筹备事宜,切实办理,庶几九年以后,颁布立宪,克终朕未尽之志。在天之灵,藉稍慰焉。丧服仍依旧制,二十七日而除。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而慈禧此时神态安详平和,宫里上上下下无不惊讶。慈禧太后随后下诏宣布不得已&ldo;以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承继穆宗毅皇帝为嗣并兼乘大行皇帝之祧&rdo;。国事托付给监国摄政王,如有要事,仍然要秉承她的旨意行事。慈禧太后在临死前仍然紧紧抓住大权不放,摄政王载沣也只是徒有虚名而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