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正带回一篇论文提要吸引了我,那是湖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唐琳写的《李敖与殷海
光》,提要说:
五四运动的香火,在国民党失掉大陆后,沿着由胡适-殷海光-李敖的次序在宝岛台湾
代代相传。就殷海光与李敖的关系来讲,他们是师生关系;就个人感情来讲,李敖热爱老
师、尊敬老师、拯救老师于危难之中。在殷门弟子中,李敖是最能体现殷海光狂进不已鲜明
姿态的人。在始终不渝追求自由主义的过程中,他曾两度下狱,尽管如此,在李敖与殷海光
师承关系的表层下,两人之间的迥异也是很明显的,表现在:
1.自由民主气质上的差异
殷海光所处的特殊历史条件,使其民主自由思想带有“救亡式自由主义”的倾向。即欲
以自由主义来挽救国家危亡,对抗专制政权,以自由主义作为其关心国家、民族的启蒙工具
和反共救亡的思想利器。因此,他的自由主义含有国家主义的色彩。它具体表现为“一种单
调的、片断的、高高在卜的、革命党式”的气质。它的斗争性是显见的。但这种带有很强的
权威性和专断性的自由民主气质应该说与他提倡的自由民主是不协调的。
李敖的自由民主观与西方自由主义的特质相似,都以个人价值作为出发点。李敖的自由
民主表现出“一种自然的、从俗的、快乐的、嘻嘻哈哈的”气质,它表面上很随意,但其实
具有很强的斗争性。在使自由民主生活化、大众化方面,李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他似乎又
走得太远了,超越了现世的社会和思想,这也正是李敖自由民主气质之不足的一面。
2.角色与人格动力的差异
表面上看,殷海光是一个单纯地道的学者。剥开这层“外衣”.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纯
真道德热情驱使下奋斗一生的灵魂。在殷海光用心最勤的学术专业逻辑与分析哲学上并没有
原创的贡献。相反,大众记忆中殷海光最鲜明的形象主要就是《自由中国》的一支健笔,一
位不畏逆横的勇士。殷海光最终的成就是人格上的。
李敖是一个怪物作家。他是知识分子与文化商人的混合物。一方面,他学识渊博、学贯
中两,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同时,他又十分注重商业活动的效益原则和交
换竞争原则。在某种程度上,他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分子。
这一隔海的文字,可说是殷海光与李敖的最好论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