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中,还有一件事情,那便是高宗赵构的亲爹,宋徽宗赵佶结束了他荒淫无度的一生,金国向南宋告之此事后,赵构的表演技巧再次展现而出。整天弄成一副小家碧玉的模样,一天到晚满脸都是泪痕,如果换作现在,赵构肯定能拿到奥斯卡最佳演技奖!
岳飞在瞻仰天颜后,见到了赵构,赵构此时便与岳飞探讨起来国家之事。顺便又问了问岳飞有没有良驹。岳飞这时候就搬出一段《论马》来,给赵构说的云里雾里的,因为赵构没想到一个武人竟然如此有才?这种话按说只有文人才能说出来的,岳飞这么一个大老粗居然能懂得这么高深的理论?
岳飞这段《论马》其寓意便是让高宗赵构能够放得开,不要鼠目寸光的看待事物。一定要高瞻远瞩才可以,而且岳飞还将自己比作致远良驹,乃是可以委以重任之人。
还别说,《论马》这番话,让赵构对岳飞重视起来,这些话赵构觉得也不无道理,于是在论功行赏期间,把岳飞由检校少保提升为太尉,并且把宣抚副使、营田使改为宣抚使兼营田大使。
这回岳飞的官阶成了武人最高级别的太尉,正二品的官儿!这是虚衔调动,其实实际的差遣已经变成宣抚使了,这样的话岳飞的虚实两衔基本上相等,可以与张俊、韩世忠等人平列在一起。
三月份,在右相张浚的建议下,赵构从平江府又迁住进建康府。并且又单独召见岳飞,毕竟要提拔岳飞,还是有很多话要说的。岳飞接到单独召见赵构的命令之后,便看得出来赵构有意要重用岳飞,岳飞奉命瞻仰天颜后,赵构表示除了韩世忠、张俊两位大将的兵马不可节制外,其余之人都可以归你岳飞节制!
这意思很明显了,而且岳飞也是欣喜若狂,这意味这什么?等同于刘光世、吴玠、杨沂中等人的兵马都可以归属岳飞节制,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的兵马,这几支军队若是真正归于岳飞节制,那么岳飞就手握近三十万的重兵!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收复中原就指日可待了!
赵构怕岳飞不相信,于是便衔写了一个手诏,让岳飞前去接管行营左护军,也就是刘光世所部人马,并且授予王德、郦琼行营左护军都统制、副都统制之职。意思也就是说让他们听命于岳飞!而岳飞就代表老子赵构!两人并没有不高兴,随之便表示愿意接受岳飞节制。
其实,赵构他不是没脑子的人,军队之间的不协同作战,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弊端,但是当时一时间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经过岳飞这么一说,感觉岳飞可以胜任这项工作,本来嘛!岳飞驾驭近三十万大军还是没啥大问题的!也就是说南宋全国七成以上的兵马接受岳飞节制,这样的话岳飞近似于所谓的&ldo;天下都招讨大元帅&rdo;了!
三月十四日,宋廷便开始催岳飞收管刘光世的行营左护军,刘光世所部并大大概在五万人左右,因刘光世还没有被炒鱿鱼,所以岳飞接管的行营左护军的事情也因此没有公开。
其实,赵构之所以重用岳飞,也是有他的原因,中原之地,现今在伪齐之手,赵构恨刘豫,同样刘豫也不待见赵构!两人便开始相互诋毁。
这时候赵构所倚重岳飞是打算干掉伪齐,而刘豫也是迫不及待的想干掉南宋,可以说两方都是各怀鬼胎。至于让岳飞节制南宋全国七成以上的兵马,这件事儿诸位完全可以当作一个笑话听。
因为赵构根本不会作出这样有魄力的事情来,就算暂时答应给岳飞兵权,那也不过是赵构一时的冲动而已。自从赵构登场以来,可以看得出来,他有哪一件事情做的有魄力呢?没错,这件事情也是一样的结果,赵构不可能明断,将兵权安心交给岳飞,而岳飞到头来也只不过是空欢喜了一场而已。至于要全国七成以上的兵权?门儿都没有!
第二节老子不干了!
当岳飞可以节制诸路军队之际,身为朝中老大哥的张浚便开始嘀咕起来了,而且他对岳飞节制诸路军队的身份很不爽,他暂时的好兄弟秦桧也支持张俊的做法。
至于原因,这个很简单,岳飞此时可以节制朝廷七成以上的兵马,这样一来还要张浚这个都督做啥?如果真论威信、战功啥的,张浚哪一点比岳飞高明?这么一来张浚自己的都督头衔也就成了虚衔。跟张浚好的人,也就给他个面子,当张浚的面上会说,岳飞还受张浚节制,而跟张浚不好的人,那便会嘲笑张浚已经被岳飞所取代,台面上的张浚不过是一个虚衔而已。这样的话张浚这张老脸也没地儿放了。
况且自从淮西那次战役胜利后,张浚就飘起来了,走路都带风,他刚愎自用的性格就决定了一切,在他看来岳飞的战功并不能与自己相提并论,而且岳飞也没资格与自己比较。对于张浚这种没事儿总犯轴的人,也没啥可说的了。
作为为张浚的副手,外加好兄弟秦桧老贼来说,他看到岳飞可以节制这么一大票子人马,不免心里面挺虚的,倘若岳飞真正节制成功,挥师北伐,再来个直捣黄龙什么的,那金国可就倒了血霉了。这事儿必须要阻止,趁着张浚这傻冒对岳飞不爽之余,自己倒不如来个煽风点火,煽动一下张浚与岳飞之间的关系。
秦桧老贼要利用张浚,从而说服赵构收回成命,其实,也不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按照宋朝当时的制度,武将是不可以统兵的,带兵打仗的都应该是文官,但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赵构不得不重用武将统兵。但这件事情也要有个度,赵构让武将掌管兵权是真,但可从来没让一位武将掌管全国七成以上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