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岳飞传读后感300字左右 > 第14章(第1页)

第14章(第1页)

为了压制不同的政员,培植得力亲信,增强自己的力量,以便更好更快地进行议和活动,高宗决定更换宰相和执政官。朝中所有对实现议和活动的对立的大臣,高宗都一一罢免了,如王庶、赵鼎和刘大中这些碍事的人物都被赶下了台。秦桧爬上了相位,竭力地扩大自己的党羽,将那些素日与自己有矛盾的人的官职罢了,而那些善于说好话、阿谀奉承的仆人却不断地获得升迁。

对于秦桧等人的议和行动,从黎民百姓到朝廷官员,反对抗议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谴责和讥讽汹涌而来,令议和派防不胜防,堵又堵不上。当时任中书舍人的勾龙如渊,是一个善于见风使舵的小人,他看到秦桧为此焦虑不安,便在一个深夜里,悄悄地溜进秦桧府中。两人在一起密谋了很长时间。勾龙如渊向秦桧建议说 :&ldo;相公为国家大事,尽心尽力,但是各种非议纷纷而来,令人深感不平。面对这样的情况,相公不如重新选择御使台官和御使谏官,平息这些对相公不利的言论,这样相公行动起来就方便多了 。&rdo;秦桧对这个提议感到无比满意,立刻就将勾龙如渊提升为御史中承。宋朝的御史台官和谏官控制着朝野言论,可以约束朝中官员的评议时政得失的言论自由。自从勾龙如渊当上御史台的长官以后,台、谏官便失去了公正的自由,而成为秦桧控制舆论,为自己服务的一个工具,也成为打击异党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秦桧身为朝廷宰相,独揽中枢大权,但是由于当年曾被高宗罢过相,被闲置的缘故,刚上台时还不敢放开胆子做事,心里还有所顾忌。于是,他想出许多法子来试探皇上的心意。一天,他避开众人,对皇帝说 :&ldo;皇上,关于议和这件事,如果皇上已经下决心一定要和金进行议和,那么,请皇上只与臣商量,不要让别人插手,否则只会增加议和的困难 。&rdo;高宗抚着胡须,点头称是。秦桧还是不放心,说请皇上好好地考虑三天再作决定。三天后,他又要皇上再仔细地考虑三天。又过了三天后,高宗对他表现出了非常信任的态度,这才宽了秦桧的心。接着,他拿出早已思虑成熟的议和方案,奉献给皇上,并且提出要由他来专门负责议和这件事情,不许别人插手。对于这一切,皇上都应允了,秦桧这下可高兴坏了,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高宗将国内的事情安置好后,又派王伦再次前往金国。王伦出使金国前,高宗对他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一定要用谦和的态度,适当的话语,向女真贵族政权表示出宋朝屈服议和的诚意,并要求金朝派使臣赴南宋,具体商议议和条款。

绍兴八年夏天 ,金熙宗答应派遣使臣携带《 国书》随王伦前往南宋。

关于金朝将派使臣到宋朝来谈判的消息传到国内后,朝中顿时激起了一片反对的声浪。有的大臣说,这只不过是金人打着议和的幌子对宋国进行敲榨,索取数百万金币岁贡的机会罢了,岳飞也说这只不过是金人的缓兵之计,企图遮盖住想完全吞并宋国的野心而已,文武百官对此纷纷提出反对意见。

高宗对这越来越高的反对之声,虽然丝毫没有放在心上,但是也有几分害怕起来。在朝臣面前,他又施出那套演戏的伎俩,做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说:&ldo; 先帝的灵柩 ,还远在异国他乡,虽然等上几年,再将它迎回,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皇太后年事已高,我日夜思念,盼望着骨肉早一日能够团聚。这就是我委屈求全的缘故啊 。&rdo;

秦桧在旁也赶紧附和,说什么皇上委屈自己,为了孝道而招来骂名,实在是难得啊。高宗和秦桧想用封建社会非常看重的&ldo;孝道&rdo;来遮掩议和活动的真正目的,但是,稍微动些脑筋,就发现有许多问题很难作出一个合理恰当的解析。

高宗似乎表现出非常地重视骨肉亲情,但是在屡次的谈话中,他只提到已过世的徽帝和年迈的皇太后,却从来也没提到过他的同胞兄弟圣渊皇帝?这分明显示出高宗对钦宗回国的有意回避。由此可以看出,为了保住帝位,不让钦宗回来,这是一个秘而不宣的重要谈判条件,也是高宗追求议和的真正目的。但是,无论高宗的理由多么地勉强,文武百官也毫无阻止他行动的办法。

终于,十一月,金熙宗派&ldo;诏谕江南使&rdo;张通古携带诏书,和南宋使臣一同到了宋朝。金朝使臣极其傲慢无礼,视南宋国家尊严于不顾,对宋国不称国,只称江南,将金熙宗的诏书不称&ldo; 国信 &rdo;而称&ldo;诏谕 &rdo;,宋国的名誉根本就谈不上了。就连秦桧这种无视人格国格的人,也感到这么卑微的称呼对文官武将们难以交待。而且,按金国的规定,高宗必须面北跪拜张通古,双手接过金国诏书,捧着诏书举过头顶称臣。过去刘豫只是当了金国的&ldo;子皇帝 &rdo;,如今高自愿从帝位降到臣子的地位,比刘豫更加卑辱,由此可见高宗为了议和,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一时间举国上下议论纷纷,群情激奋,掀起了反对议和的高潮。就连退闲的李纲、谪贬的张俊辄也以极大的愤慨,上书反对和议。还有许多爱国将领、官员,也顾不上触犯龙颜,纷纷上奏章对这种卖国的举动加以指摘,如高宗亲信的殿前司主将杨沂中,也出来说,对于接受敌军的书信,不应该施行这样的大礼,否则难以对朝中大将作交待。秘书省校书郎范如圭除了与别人联名上奏外,还单独写信斥责宰相秦桧,指出秦桧卑鄙无耻的行为 ,说照此行事 ,秦桧必定会&ldo;遗臭万世&rdo;。

枢密院编修官胡铨的奏章,就是一篇声讨投降主义的雄文。他将满腔怒火诉诸于纸上,言词锋利,连高宗也一起骂了。他指出高宗忘了国恨家仇,含垢忍耻,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尊严,连天下人的尊严也一齐丧失了。他大大地将秦桧贬斥了一通,主张将主管议和之事的秦桧、孙近和宋使王伦一同斩首,以平息天下人的怒气。这篇正气凛然的文章,很快便在民间流传开了,并且被大量地刊印出来,极大地振奋了民心。金朝统治者出重金将副本买到后,读后也大为震惊。

临安城沸腾起来了。军民在大街小巷,奔走相告,怒气弥漫在城中,街上四处贴满了醒目的榜贴 :&ldo;秦相公是奸细 !&rdo;声讨秦桧之声一浪高过一浪。秦桧吓得昼夜难眠,无可奈何之下只得上表请求皇上治罪。高宗被这种情形气坏了,立刻将英勇无畏的胡铨遣送到昭州,表示永不再复用。宋朝开国皇帝曾立下规矩,即不得杀言事官,所以这种处罚,已经是最严厉的一种。从这件事情上,高宗感到必须采取措施,压制这种抗议的呼声。为了惩一儆百,高宗下诏告戒百官,不准任何人再用&ldo; 谣言 &rdo;来阻拦议和&ldo;大计&rdo;的进行。

强制高压的手段,无法压住朝野的正义之声,因此,一来顾忌到自己皇帝的身份,二来也顾虑到民众的愤怒,年底,高宗借口给徽宗守丧,由首相秦桧代表他向金国使臣张通古行跪拜礼。气焰嚣张的金使,在当前紧张的形势下,不得不降低原来订好的礼节规格,接受了议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