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扑哧一笑,差点叫馒头噎住,他说:&ldo;你摸摸自己的脑袋,还骂人家是秃驴呢!&rdo;
&ldo;好,好,你等着!&rdo;空了气得连一句完整话也说不出来了,不过见他们人多,他怕吃眼前亏,便气急败坏地往回走。
朱元璋故意气他:&ldo;出家人一粥一饭都是别人施舍来的,物归原主,这不是正理吗?&rdo;他让空了报告佛性大师,以他为出家人楷模。
吴良虽感到解气,却为他捏了一把汗,认为他可是犯戒了,让他跑,这和尚别当了。
《朱元璋》第一章(5)
朱元璋却说:&ldo;大不了挨一顿棍子。你们饿急了,再来找我,我吃干的,不让你们吃稀的。&rdo;
《朱元璋》第二章(1)
偷馒头给穷伙伴吃,也能&ldo;胜造七级浮屠&rdo;?大和尚、小和尚讨论帝王之道,是否僭越?
一佛性大师再偏爱朱元璋,在知客僧等人交相攻讦下,佛性不得不把朱元璋叫到他的经堂里来训诫。朱元璋听他的话倒是如同过耳山风,他的注意力全在挂在墙壁上用蝇头小楷工笔抄写的经文上,那功夫叫人浩叹,他知道那是佛性日积月累的书法集成,不知是赞美师父的虔诚向佛对,还是赞叹他的一手好字对。
佛性抹搭着眼皮,在教训朱元璋:&ldo;贫僧问你,偷窃斋食,犯了哪戒?&rdo;
朱元璋诡辩,十戒中没有斋食呀,只有不偷盗。
佛性用力敲了一下镇尺,说:&ldo;竟敢巧言令色!&rdo;
朱元璋说:&ldo;师父不是教弟子时刻不忘行善事吗?今见有人快饿死了,拿了寺里几个馒头活人一命,不是胜造七级浮屠吗?&rdo;
佛性说毕竟也应当告诉管事的一声。他的心地固然善良,但须知,寺中也快断粮了,如今天下大旱,又是蝗瘟肆虐,饥民遍地,有谁还肯施舍于寺院?从明天起,皇觉寺一天只能管僧众两顿粥了,倘连粥饭也不可得时,贫僧也就无能为力了。
朱元璋调皮地问佛性,二十大棍还打不打了?
佛性不过应个景而已,并不想认真调教他,便挥挥手,让他走。朱元璋面带得意之色地斜了一眼敬陪末座的空了,走了出去。
空了埋怨长老太宠着他了,担心日后他不知要干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来呢。
佛性说朱元璋本不是槛外人,给他一口饭吃,为苍生养一英雄,也是佛门善举。
空了不明白长老何所指,怔住了。难道朱元璋日后会发迹吗?不然佛性对他的忍耐、宽容和庇护实在是讲不过去的。
那以后,佛性发现朱元璋爱看杂书,不管什么书,不分良莠,拿过来就如饥似渴地读。而且总是来找佛性探讨,提的问题不俗,有见地,当然都很刁钻。
佛性喜欢他求知的精神,便从头教他四书五经。从前朱元璋家境好的时候,念过三年书,底子不厚,但悟性惊人。不知为什么,佛性总是固执地认定,这是个日后必定腾达、不同凡响的人物。
这一天,佛性带一本《韩非子》来找朱元璋。其时朱元璋正在大雄宝殿如来佛前看经卷,从窗外看,朱元璋极为投入,连佛性很重的脚步声都没能惊扰他。
朱元璋置身于香烟缭绕、经幡重重的释迦牟尼像前,左手执经卷,右手握着木鱼槌,想起来就敲几下。由于看得入神,连佛性大师进来他都没发觉。佛性见他看的是《金刚经》,就说:&ldo;想不到如净如此专心致志地读经了,可喜可贺呀。&rdo;
朱元璋忙合上经卷,站起来长揖。
佛性早发现经卷里夹着别的书,已露出边角来。他伸手拿在手中,抖出里边的夹带,原来是一本《玉壶清话》。
佛性说:&ldo;好啊,你敢在佛面前闹鬼!贫僧将就你,你也得将就贫僧啊。&rdo;
朱元璋也觉得有愧,对不住佛性,就说:&ldo;弟子再不敢了。实在是因为经书味同嚼蜡,怎样用心也看不进去!&rdo;
&ldo;又胡说。&rdo;佛性说,&ldo;看不进去,是你浅薄,没缘分。&rdo;他抖动着那卷《玉壶清话》,说:&ldo;这是专门写宋太祖轶事的帝王之书,你看这个做什么?&rdo;
朱元璋不免眉飞色舞起来,他有他的独到见解,宋太祖为什么成为一代明君,这本书里藏有真谛。对人要宽容、仁爱,得人心方得天下。
&ldo;这与你当和尚何干?&rdo;佛性说。
&ldo;只是看看而已。&rdo;朱元璋讲起书中的一段,宋太祖即皇帝位,有一回见了周世宗的幼子,问是谁,宫嫔答是周世宗的儿子,太祖问从人该怎么处置?
佛性替他说了下面故事,赵普主张杀掉,潘美不言可否。
&ldo;原来师父也看过,&rdo;朱元璋说,&ldo;不只是徒弟一人不守佛规呀。&rdo;
&ldo;又胡说。&rdo;佛性说自己是入佛门之前看过的,没忘而已。他问朱元璋,知道赵匡胤为什么不杀周世宗儿子吗?
朱元璋认为一是仁爱之心,二是廉耻之心。宋太祖不是说了吗?即人之位,再杀人之子,天理难容。所以他让潘美收养了这孩子。
佛性又说了赵匡胤宽厚仁慈的另外一例。有一次吃饭,在碗里看到一条虫子,当时侍者脸都吓白了,御膳房的人都是死罪呀。但赵匡胤对他们说:千万不要让御膳房的人知道吃出虫子的事,要不然他们会心上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