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下句的第一个字是“但”,就是所谓的反义对句。反义对句举例来说,“欺压贫寒的,是辱没造他的主;但怜悯穷乏的,乃是尊敬主”,有没有看出这个对句?各位有没有看出来,“但”,上句和下句的意思相反,了解吗?“欺压贫寒的,是辱没造他的主;但怜悯穷乏的,乃是尊敬主”,两句意思相反。
如果下句的第一个字是“因为”,就是所谓的综合对句。综合对句表示下句将上句的含意进一步发挥出来,“你要远离愚昧人,因为从他口里得不到知识”,下一句进一步谈到远离,解释为什么要远离。
所有的箴言都不出这几种模式,“而”、“但”、“因为”。第一种是意思相同、表达方式不同,第二种是下句跟上句意思相反,第三种是下句延伸上句的含意。呈现出一种节奏,令人难忘,但是翻成英文并不是那么容易记住,因为节奏译不出来。但父母就是这样把智慧传承给子女,今天一些生活格言也是用这种方式传承的,有些是押韵的格言。
箴言还有另外几种表达方式,比如离合诗。这是一种比较长的箴言,以字母为根据,A、B、C、D、E……不过用的是希伯来字母,每一行用一个新的字母做开头。大家最熟悉的是最后一章箴言,第三十一章,对理想妻子的描述,年轻男子很适合读这《箴言》第三十一章。这是离合诗的形式,每一行都以下一个字母开头,这让我想起一首老歌,你们一听就知道我年纪有多大:
“A你很迷人,B你很漂亮,C你很可爱……”
有没有听过这首歌?这就是所谓的离合诗,每一行分别以A、B、C做开头,有的则是以数字,有一章一直在讲三件事、四件事,上帝恨恶的有六件事,可以一面数一面记住。
所以有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是基本上都是诗的形式。
接下来,我要讲的第三点是,这本书是长辈之言。它是箴言,它是诗,它也可以说是长辈的话,是父亲给孩子的一个忠告。这卷书里面没有一句话是讲给女人听的,这是给男人看的书。《圣经》上有很多经文是直接写给男人看的,你一定也注意到新约的书信,不是针对弟兄姐妹,新约书信的写作对象是弟兄,你有没有问过为什么?
《圣经》有一个很基本的认定,那就是:如果男人行得正,女人和孩子也会行得正。《圣经》从头到尾都是这样认定,如果一个家庭中的父亲行得正,其他的家人也会行得正,所以《圣经》对男人的要求很高。
过去五、六年来,我主讲过很多弟兄特会,甚至在这里也讲过。我每隔几个星期就会有弟兄特会,但是所有的感谢函都是女人写来的。最近有个太太写信来说:我把先生送去参加你的特会,他回来以后判若两人。请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我把先生送去参加特会”,不过我把他们送回家当一家之主。所以,《圣经》很重视父亲和男人要行得正,要把男人变成敬畏上帝的人,在座的女士都知道这有多么重要。
所以这卷书对年轻男人要求很高,这个父亲急着想要阻止年轻的儿子重蹈他的覆辙,因为他自己年轻的时候吃足了苦头才学会教训,所以这个父亲想要把智慧传给儿子。所罗门写这卷书的时候显然已经迈入中年,他不希望儿子像他一样。
我已经讲过学习智慧的方法有两种,一个是向比你年长的人学习,从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中去学习;在经验的学校中学习,跌得鼻青脸肿,这种学习的座右铭是“从经验中学习”,这是靠自己学习智慧。
但是你可以跟别人学习,这个方法又快又容易,是从别人的例子学习,正负面的教训都有。这种方法就像红绿灯一样,红灯停、绿灯走,这种学习的座右铭是“听和学”。靠自已学又慢又辛苦,是笨方法,从经验中学习要跌得鼻青脸肿、才能学到教训。你可以选择“听和学”,也可以选择“从经验中学习”,一个快、一个慢。是学习别人的智慧还是自己去摸索。
虽然这卷书是父亲传给儿子的忠告,但是内容却是在讲女人。不只有父亲给忠告,母亲也给了忠告,最后一章就是母亲的忠告,是父母亲给儿子的忠告。父亲强调要避开坏女人,母亲则是强调要找个好女人,很有意思,不是吗?
其实整卷书就像一个三明治一样,开始、中间和最后是给年轻人的忠告,前两个忠告是父亲给的,最后的忠告是母亲给的,中间各有一些馅料。
第一个单元我们就先讲到这里,第二个单元再来探讨大纲里面的细节。
附:《箴言》大纲
序言(1:1-7)
给年轻人的忠告(1:8-9:18)——父亲奉劝远离淫妇
所罗门的箴言(10:1-22:16)——亲自编写而成
智者之言(22:17-23:14)——三十句名言
给年轻人的忠告(23:15-24:22)
智者之言(24:23-34)——六句名言
所罗门箴言(25:1-29:27)——希西家文士收集抄录
亚古珥之言(30:1-33)
给年轻人的忠告(31:1-31)——母亲奉劝娶个贤妻
喜欢属灵书籍请大家收藏:()属灵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