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秉性风流旧爱未去新欢又来,婆母刻薄挑剔十数年不变至死方休,她唯有念经。忍着这美姬爱妾一个接着一个,庶子庶女生完又生,一直熬到婆母死了,夫君年岁渐大,开始养身修性。
她这半生,就是这么念着经文过来的。笃信佛法常年礼佛已成了她的保护色和维护尊严必要手段,久而久之,她都差点忘记了她年少是从来未拜过佛的,一次都没有。
杨夫人盯着佛像,她想起孙氏,她的亲妹妹那至今仍如少女一样倔强开朗犹带的几分真的性子。
她讥诮一笑。
那样的性子,许多年前,她也有过。未出阁前,她原是个极刚硬要强的小娘子,和她妹妹是那般地相像。
只可惜了,亲生的姐妹,截然不同的命运,二十年后竟成了完全迥异的性子。
真好啊,那样的真性子,必然公婆宽容,且夫婿疼宠多年如一日,没有一点的烦心事,才能保持下来的。
不似她。
杨夫人思及此,眉目间不禁现出了一抹恨懑之色,极深刻,以致白皙秀丽的面庞看着竟有几分狠狞。
孙氏的命运,本该是她的!
若非她有一双偏心眼至极的父母!
杨夫人刚强精明,孙氏活泼娇憨,父母打小就更疼爱妹妹。如此倒也罢,她妹妹待她也很亲近,她心里虽有些小疙瘩,但姐妹关系倒算不错。
直到姐妹渐大,已长到花信许嫁之龄。
杨夫人是个有成算的,早早,她就开始给自己物色起合适的人家和夫婿。
反复比较,最后东阳君府的嫡长公子韩伯齐脱颖而出。
东阳君府有爵有位,家赀万贯,人口简单,又家风清正,韩夫人待人宽和温厚,是个最好不过的婆母,而韩伯齐矜贵清隽,君子端方。
杨夫人是武信君嫡长女,又与韩伯齐恰是门当户对,这真是一门最最好的不过的亲事了。
杨夫人为了这么亲事费尽了心思。
韩家这般好的去处,盯上的人自然非常之多。在这里头,杨夫人不管家世还是相貌都不是最出色的。
她使出了水磨的功夫,一点点刷韩夫人的好感,想尽方法淘汰对手,才最终让韩夫人对孙氏女十分满意,屡赞孙家教女有方,双方又门庭合适,睃视一圈后,认为当是最适配的女媳人选。
两家已开始接触说亲事了,谁知这时,变故陡生。
王都襄平侯府杨氏前来提亲。
杨家和孙家也算故交,孙氏女美名,杨家也有耳闻,仔细打听过后,遂遣了媒者携礼至武信提亲。
很不幸的,这个被提亲的人正是杨夫人。
她是嫡长女,和杨膺年龄也更适配,提的自然是她。
父亲大喜,杨家门第比她家略高,且当时已有杨氏女被选中为公子忌夫人的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