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如意菩提是什么种子 > 第2章(第1页)

第2章(第1页)

道信祖师座下除了五祖弘忍之外,还有一位大禅师牛头法融,他和这两位弟子见面的过程十分有趣,都是他主动去收弟子,这一点和其他的祖师很不同。

有一天,他在黄梅县的路上遇到一位小孩,骨相奇秀,和一般小孩不同。他就问他说:&ot;子何姓?&ot;小孩答曰:&ot;姓即有,不是常姓。&ot;他又问:&ot;是何姓?&ot;小孩说:&ot;是佛性&ot;。他又问:&ot;汝无姓耶?&ot;小孩答曰:&ot;性空故&ot;。道信知道这孩子是法器,就遣侍者到小孩家向其父母乞求让他出家,小孩的父母答应了,他就给孩子取名为弘忍,当时弘忍才七岁,后来果然传了他的衣钵,成为五祖。

他去见牛头法融的经过,后业成为禅宗有名的公案。在贞观年间。他遥观气象,知道在牛头山上有异人,就自己到牛头山去寻访,遇到一位僧人对他说?ot;离这里十里多的山里住了一位道人,别人都叫他&ot;懒融&ot;,看到人也不起来,也不合掌,你要找的异人该不会是他吧?&ot;

道信祖师就入山去见法融,法融端坐自若,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四祖就问他说:&ot;在此作什么?&ot;法融说:&ot;观心&ot;。四祖问说:&ot;观是何人?心是何物?&ot;法融不能对,就起来向四祖行礼,问说:&ot;大德住在什么地方?&ot;四祖说:&ot;贫道行踪不定,或东或西&ot;。法融继续问说:&ot;你认识道信禅师吗?&ot;四祖说:&ot;何以问他?&ot;法融说:&ot;我向慕他的德风很久了,希望有一天能去谒见他,向他礼拜&ot;。四祖这才说:&ot;道信禅师贫道是也&ot;。

法融留四祖住下,带他到庵所的时候,看到四周都是虎狼之类。四祖举手作出害怕的样子,法融见了就说:&ot;犹有这个在(指害怕)!&ot;过一陈子,四祖在法融坐的石头上写一个&ot;佛&ot;字,法融看了竦然,不敢入座,四祖说:&ot;犹有这个在!&ot;法融大为佩服,乃顶礼请祖师说心法要义,得悟立旨,成为伟大的禅师。

我们看到了三祖僧灿、四祖道信多么活泼的生命风格,三祖告诉我们解除生命的困境与束缚完全是在自己手上,没有人能束缚我们,除了我们自己。我们在四祖身上则看见了他精进的修行,以及为了访求根器大的弟子不辞辛苦的主动精神。这些都是十分令人感动的禅的典范与教化。

学禅的人如果不能知道三祖四祖的风格,真是遗憾的事!就好像最美的五爪枫叶少了两片叶子一样。知道了他们的生平,要进入他们留下关于修行的开示,就更有关切感了。

如意

从前在寺庙里看过一尊文殊师利菩萨,白玉雕成,十分晶莹剔透,相貌庄严中有一种温柔安详之美,连他坐的青狮子都是温柔地蹲踞着。

更引人注意的是,他手里拿着一个巨大的如意,从左肩到右膝那样巨大地横过胸前。我从小就喜欢如意的样子,看到如意,总让我想起天上的两朵云被一条红丝线系着,不管云如何飞跑,总不会在天空中失散。

所以,当我看到文殊菩萨手里拿着巨大的如意时,心里起了一些迷思。文殊菩萨是象征智慧的菩萨,他通常是右手持宝剑,表示要斩断烦恼;左手拿青莲,象征智德不受污染。为什么这尊文殊,却拿一个这样大的如意呢?

如果从名字来看,文殊是妙的意思,师利是吉祥的意思,因此文殊师利也是&ot;妙吉祥&ot;的意思,那么他手持的如意也就没有什么可怪了。

这是我从前的看法,几年以后我才悟到文殊为什么手里要拿如意,虽然经论上说如意是心的表相,所有的菩萨都可以拿它。可是手拿智慧之剑的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萨,手里拿着如意就有很深刻的象征了。

它象征:唯有智慧的人,才能如意!

它象征:智慧才是使我们事事如意的法宝!

它象征:唯有智慧,才能使我们妙吉祥!

这是多么伟大的启示!一般人总是要求生活里事事如意。事事顺随我们的意念与期待去完成,可是在现世里,事事如意竟是不可能完成的志业,即使贵如帝王,也有许多不能如意的苦恼。那是因为我们通常把如不如意看待成事物所呈现的样貌,而忘记了&ot;如意盖心之表也&ot;,如意是心与外在事物对应的状态。

我们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如意本来的名字也叫&ot;搔杖&ot;,是古人用来搔背痒的工具,因为它可以依人的意思搔到双手搔不到的地方,所以叫做如意。&ot;搔杖&ot;是鄙俗的,&ot;如意&ot;便好听得多,由于它的造型特殊,竟发展成吉祥的象征。古代帝王,常常把最好的玉雕成如意,逐渐使如意远离了搔杖,成为中国最高高在上的艺术品。

其实,如意原是如此,当我们智慧开启的时候,往往能搔到手掌不能触及的黑暗的痒处;当我们有了智慧,就能如如不动地以平常心去对待一切顺逆困厄,然后才能事事如意。

原来事事如意不是一种追求,而是一种反观。因为,如意的&ot;意&ot;字,不在外面,而在里面,是一切生活,乃至生命的意念之反射,我们如果能坦然面对生活,时常保持意念的清净,事事如意才是可能的。

对意念的反观,不仅是如意的完成,也是最基本的修行,这使我们想到达摩祖师的&ot;大乘入道四行&ot;,他指出进入大乘道的四种修行,一是报冤行,二是随缘行,三是无所求,四是称法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