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笔趣 > 第466章 百代文宗韩愈(第3页)

第466章 百代文宗韩愈(第3页)

六朝骈体文盛行,只重辞藻华丽,不重实用性,连大唐最引以为傲的诗歌也大不如以前了。

作为一个愤青,韩愈不得不发声。

这时期他阐述了自己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张,也是他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

文章石沉大海,没有如他所料,一呼而百应。

“公元803年,关中大旱,百姓们忍饥挨饿、流离失所。”

“街上饿殍遍地,民不聊生。”

“身为京兆尹的李实却对上封锁消息,谎称粮食丰收、百姓安康。”

“唐德宗一听没事,便收回减免租税的诏令,这让亲眼目睹严重灾情的韩愈出离愤怒。”

““一面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李实,一面是卖儿卖女挣扎求生的百姓。”

“孰轻孰重,韩愈心里早有判断。”

“第二天一早,韩愈把《论天旱人饥状》呈于殿上,将真实情况铺展在德宗面前。”

“却不想,德宗不仅没有怪罪李实,还听信其谗言,把韩愈贬到了广东阳山县。”

“荒蛮偏僻,人烟稀少,来到这里,几近与世隔绝了。”

“一片赤胆忠心,却遭到如此对待,任谁的心中都是苦闷失落的。”

“而这样严重的贬黜经历,韩愈却遭遇过不止一次。”

“公元805年,韩愈从阳山重返京都后,仕途依然不顺。”

“他在宦海沉浮十余年,起伏升降,皆是常态。”

“到公元819年,他更是遭遇了政治生涯中的滑铁卢。””

“当时,唐宪宗整日沉迷佛道,欲求长生不老。”

“于是便有了六开宝塔,谏迎佛骨。”

“此举,在长安掀起了佛教热。”

“本来宗教之事,算不上对错,百官也懒得管这事。”

“何况大家都看得出宪宗对佛教推崇备至,谁又上赶着去找不痛快呢?”

“可佛教的到来,弄得长安城人心浮躁、社会不安。”

“佞佛误国,韩愈岂会袖手旁观?”

“于是执笔一挥写就《论佛骨表》,言辞犀利,要求烧毁佛骨。”

“他怎不知,自己的行为无疑会惹怒宪宗,招致祸端,但他还是这么做了。”

“果然,宪宗看到奏折后大发雷霆,下令要将韩愈处以极刑。”

“面对圣上的震怒,韩愈倔得出奇,始终不曾改口。”

“旋即,韩愈被贬至潮州,即刻上道,不容停留。”

“两次贬黜,都是因言获罪,由此能看出韩愈的秉性。”

“哪怕在官场浸泡数十载,看透里面的弯弯绕绕,他也不愿融入其中。”

“不看人脸色,不顾及面子,拼着得罪权贵的风险,也要把实话讲出来。”

“他的行为看起来较真,却是忠言逆耳,苦口良药。”

“身处名利场,却不被罗网困住,所言所行,只求无愧于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