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踌躇满志,决心握住手中利剑,横扫朝堂之污浊,重展大唐之雄风。”
“可刚上任不久,就碰到一个棘手的难题。”
“也正是这个难题,让他刚有起色的境遇瞬间急转直下。”
苏轼:从愤青少年到文坛祖师的传奇人生!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依然动荡不安,文风日渐衰落,儒家思想不再为主流。
眼看文坛无以为继,幸好这一年,在河南孟州城,韩愈坠地。
他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祖父韩襄曾任过颍州刺史。
家族在当时颇有地位,其父对他喜爱有加,寄予厚望。
然而,人生这场游戏里,韩愈的新手期并不顺利。
韩愈尚年幼,懵懂不知事,父亲韩仲卿便早早去世。
家道迅速中落,还未到上学的年纪,便辗转到了兄嫂家。
转眼就到了入学的年龄,嫂嫂郑氏一心想给他起个既美又雅的名字。
翻看书籍左思右想,总是找不到一个合意的。
韩愈看到嫂子为难,脱口而出一个愈字。
正巧,韩愈长兄名介,次兄名会,愈也以人字作首,自是恰当。
孤苦的童年经历,成为韩愈人生的底色,让他小小年纪,就格外的自立。
韩愈自幼聪颖,天赋极佳,七岁读书,十三岁能文。
他刻苦自学,立志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他潜心研读儒家经典,逐渐在思想与文学上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他注定要做一名愤青,革除着这个王朝的弊端,不管是文坛,还是政坛。
然而,和那个时代绝大多数读书人一样,韩愈的科举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19岁的韩愈进京首次参加科考,一路赶考,一路宣扬自己的文学主张。
韩愈到了京城,满怀信心参加科考,却不料接连落榜。
直到韩愈27岁时,终于考中进士,获得了唐朝科举制度下最高的荣誉。
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对韩愈来说无疑是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
此时的韩愈,雄心勃勃,他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大展宏图了,作为一个底层愤青,他要拥有发言的机会了。
可是,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按照唐律,高考通过之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
韩愈又参加了三次,三次全落选。
通不过考试,就无法做官。
同样,在第四次考试,韩愈考上了。
这年秋末,韩愈已经三十四岁。
他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他步入京师政府机构的开端。
然而,官场的复杂和残酷,却远超他的想象。
辗转考试求官多年,韩愈眼界更加开阔,他亲眼目睹当时的文坛有多浮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