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的威胁的时候,中日和约的实现,尤有其特殊的意义。&ot;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
&ot;中日和约&ot;的签订发表声明:坚决反对日蒋&ot;和约&ot;,不承认日蒋&ot;和约&ot;。
&ot;中日和约&ot;签订后,台日关系经过了几年的平稳发展,不久其裂缝便显现出
来,焦点便是日本与中国大陆的贸易。
日本急于从战败国的废墟中站起来,中国大陆丰饶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对它有
极大的吸引力,因而它一方面与台湾保持政治联系,坚持反共,一方面又对中国大
陆的资源垂涎三尺,左右逢源,难免会得罪人。
从1952年-1958年,日本民间与中国签订了四次贸易协定,双方贸易额不断扩
大,政治限制渐趋宽松。蒋介石对此深感不安,他对第四次中日贸易协定中所规定
条款尤为关注:如双方可以在对方首都设立商务代表团,代表团可以享受外交特权,
并得以悬挂本国国旗。蒋介石害怕国旗一旦挂起来,离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也就不远
了。他派人到日交涉,甚至不惜以与日&ot;断交&ot;相威胁。他公开表示:如果日本政
府准许共匪贸易代表团人员享受同等外交人员之待遇,或悬挂钩旗,即等于事实上
承认共匪,我政府决不能谅解,亦不能接受。
后经美国周旋,日本保证:&ot;尊重与中华民国之关系,且已声明无意子共匪驻
日通商机构以官方地位或任何特权,更无意承认其悬旗之权利。&ot;台日紧张关系渐
趋缓和。
中国政府为了扩大与日本的联系,通过各种渠道使经贸关系由&ot;民间&ot;逐步向
&ot;半官方&ot;进而&ot;官方&ot;迈进,这使台湾当局极为恼火。终于1963年,台日关系风
波再起。
1963年10日,正在东京访问的中国油压机考察团成员周鸿庆走入与台湾&ot;驻日
使馆&ot;一墙之隔的苏联大使馆,被日本警方拘留。台湾方面为此大为鼓噪,指出周
鸿庆的目的是寻求&ot;政治庇护&ot;,&ot;投奔自由&ot;,要求日本将周鸿庆交给台湾。日
本政府经过研究,决定将周鸿庆遣回中国。台湾为此召回了&ot;驻日大使&ot;及使馆成
员,断绝台日贸易,并指使台湾青年冲击日本&ot;驻台使馆&ot;,台日关系跌入低谷。
不久,在美国的斡旋下,日本前首相吉田茂、首相大平正芳访台,双方互做让
步,台日关系&ot;恢复正常&ot;。
但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中日交往不可阻。1966年10日,日本&ot;日中友好协会&ot;
代表黑田寿男与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发表共同声明,承认周恩来&ot;政治三原则&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