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ot;的理想。这一主张集中表达了当时贫苦农民
的土地要求与美好愿望,对鼓舞农民斗争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封建社会,采
用绝对平均主义分配土地,企图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平分一切社会财富,废除私有
制,既不可能实现,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而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土地纲领。它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
的,主张土地国有化,其最大的特点是,与农民的土地纲领相比较,不是采取土地
农有政策,而是土地国有。具体办法是:在革命政权建立之后,由地主自报地价,
国家向其抽1%的地价税,并保有照价收买的权利,以防止地主故意少报地价;以
后土地增价部分则全部归国家所有。土地涨价归公就是孙中山讲的土地国有、平均
地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
根本不敢彻底废除封建剥削,更不敢发动农民,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平均地权的
实施必须采取&ot;温和的社会改良&ot;,而不是激烈的&ot;农人革命&ot;。其结果也正如毛
泽东所说:&ot;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
了。&ot;
但是,孙中山作为中国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能够将土地问题同发展资本主义
联系起来,显而易见,比《天朝田亩制度》有高明之处。特别是在孙中山的晚年,
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他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即把
土地&ot;从封建剥削者手里转移到农民手里,把封建地主的私有财产,变为农民的私
有财产,使农民从封建的土地关系中获得解放,从而造成将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
可能性。&ot;非常遗憾,还没来得及实行,孙中山就与世长辞了。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纲领,则是从实际出发,真正为广大农民解决了土地问题的
正确纲领。中国共产党土地纲领的总目标是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实行&ot;耕者有其田&ot;的土地制度。具体做法是:
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
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在土地
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个人所有。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纲领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因而赢得了他们的
拥护和支持,不仅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成为共产党战胜蒋介石的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