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他们现在也有七万人,还有两千多匹马,这一天需要的粮草就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还好他们最后还把东西营里的大部分东西都给带了出来,要不然这两天就得饿肚子了。而且因为害怕被那支官军追击,一路上也没敢散开去收集粮草,只是把经过的几个小村子洗劫了。
虽然现在南直隶的经济状况和粮食收获比河南等北方省份好不少,但几个小村庄也不可能有太多的存粮。所以张献忠部的粮草一直都在下降。现在听说遇到北方的官军了,他们别的可能没有,但军粮肯定是有不少的。这怎能不让流民军上下兴奋不已。
这时候也不讲究什么伏击之类的战术了,其实这附近都是平原地形,想伏击也不可能。七万大军全都如饿狼一般呼啦啦的一群就向着官军冲了过去。虽然张献忠部现在还没到粮绝的时候,但是由于缺粮,所以前一天就开始限制口粮供应了,特别是对外围炮灰部队。
因此群军上下虽然都还没到饥肠辘辘的境地,但也两天没吃饱了。而且大家知道如果再不能获得大批的粮草,饿肚子也就是早晚的事儿。所以这次全军上下冲锋的劲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强,全都一副恶狠狠的表情。就好像左良玉部欠了他们五百石粮食或者五百贯钱没还似的。
左良玉等人确实是在这交界处磨蹭了半个月,一来是他们现在不想跟流民军交手,二来也是因为南直隶是合兴泰的地盘。他们自家事自己知道得很清楚,手下们烧杀抢掠、杀良冒功无恶不作,这样的军队到一个地方就是祸害一个地方。
不过他们也没有办法约束,一来他们本来也不是什么好鸟,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他们自己都一副贼样,还怎么去约束手下。而且手下们得到的好处总会有他们一份儿,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他们也就更不好约束了。二来现在朝廷经常发不下来饷钱,或者是发不足,他们再克扣一部分,到手下士兵们手里基本上也就不剩几个子儿了。没钱谁给你卖命?为了稳住军心,他们也只能任凭手下们胡作非为了。
他们既然知道自己的部队到一地就祸害一地,而南直隶又是合兴泰的地盘,他们当然要考虑一下可能的后果了。他们虽然不知道合兴泰的军力到底有多强,但是合兴泰政治经济上的实力是不容置疑的。都敢跟京师朝廷叫板,而且京师还拿它没办法,这种实力还用怀疑吗!
单是政治经济实力雄厚他们倒也不怕。他们手里有兵,现在就连京师都拿他们没办法,何况对他们根本没有统属关系的合兴泰。不过他们也要考虑以后的日子不是,他们总不会一辈子都带着军队到处乱窜吧。而且他们几乎所有的高级将领都把大部分钱财存在了富鑫里。要是闹翻了,那些钱不就打水漂了吗!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有兵,抢回来不就完了。但问题是别的总兵、将领会不会这么想?到时候要是合兴泰悬重赏买他们的人头,他们不认为手下或者其他军将们不会动心。到时候抢回了钱财,结果到头来却成了别人的,不但如此,他们的小命还为别人增加了一笔财富。虽然他们大多都是莽夫,但这种傻事儿他们可不会干。
不过追剿流民军毕竟是朝廷下达的诏令,他们现在还没有胆子敢公然反对朝廷的命令,最多就是阳奉阴违而已。而且他们对于流民军将领们多年来收刮的财富也非常眼馋,所以让他们放弃不追了,也不可能。
粗人之中也不缺乏聪明人,左良玉等人还是想出了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我在交界处呆个十天半个月的不动,等到你们实在扛不住了发文求救,我再进去,这样算给足你合兴泰面子了吧。我也不想进啊,可是对你们的求救总不能置之不理是吧!
其实左良玉在第十天就接到了六安知县派人送来的求援信。六安这次没有遭到攻击,不过他们得到流民军围攻庐州府的消息后一下就急了,四处发公文求救。不过他们也知道左良玉这些人的比瘟疫还恐怖,所以一直等到第十天看还没有什么其他援军,这才硬着头皮给左良玉部发了一道求援公文。不过第二天南京的加急公文就到了,说援军已经在路上了,这下六安县上下顿时后悔不已,又赶紧给附近的府县发公文:大家做好准备,防火防盗防官军啊!
而左良玉等人当时正在为一直没有收到求援的公文而着急,正在考虑是不是就这样直接闯进去,收到六安县这封公文,顿时心安不少。没收到的时候着急想直接开拔,等收到了,他们又不急了。心说等你们再来两封催一下我们再动:不是我们想去啊,是你们催着我们进的啊,我们也是不忍心看着你们毁于流民军的屠刀之下不是。
他们开始稳坐钓鱼台坐等鱼上钩。结果第二天,附近的府县就收到了南直隶已经派出援军的消息,而陆卫也在第三天就到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庐州府的困局。这时候大家都直接把左良玉部给遗忘了。别说求援信了,连份儿通报都没有。
左良玉部又呆了五天后,觉得事情有点儿不对劲儿,这才重新开拔,向着南直隶缓缓而来。结果没想到才拔营没多久就碰上了张献忠的大军。而且战力好像还增加了不少,看着黑压压冲过来的人群,左良玉部不少官兵第一个反应就是转身拔腿就跑。
渐渐地,逃跑的人越来越多,连一些高级军官也开始转身跑路了。从空中看下去,此时张献忠部就像是一股势大力猛的滚滚洪流,向着左良玉部快速奔腾而去。而左良玉部就像是正在融化的冰山,逐渐变成一股股小溪流向着西方潺潺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