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急什么呢?&rdo;高颎笑道:&ldo;此子一落,德林兄的中间的大龙就要完了。&rdo;高颎轻声地说,&ldo;有三个点都是绝妙的好手。&rdo;
两人的慢声低语的交谈,使文帝杨坚和苏威同时凑过脑袋,观看棋局的变化。密室一时陷入死一般的沉寂。大家都在沉思。
李德林&ldo;嘿嘿&rdo;一乐,笑道:&ldo;高兄,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奇妙的高手,除非在三路上先顶一个,而你这么一顶在围棋规则里实属无赖之举,不能这样下吗?&rdo;高颎低头一看,哟咳,还真是这么回事,虽说有三处可以落子攻击,可除了硬着头皮,无赖地下这么一招的话,还真无法联络上下两片白棋。眼看就可以吃掉的黑棋大龙不能就这样轻易放过,高颎想,要是能在什么地方找到可以利用的&ldo;劫&rdo;就好了。想着,想着,心头亮堂起来。
&ldo;德林兄,劫材很多,漏洞不少,我看你怎么补得上来。&rdo;&ldo;啪&rdo;地一下在棋枰的右下角投了重重一下,高颎笑道:&ldo;这个劫材不可不打吧?&rdo;
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李德林抬眼望着高炎页,心里一阵醋意翻腾,这书生果然厉害,欲吃掉我的大龙,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这东一下,西一下,还真弄得我晕头转向,跟不节奏,合不上韵拍,这是什么计,什么招术?苦苦思考了一会儿,李德林投子认输。两人互相对视一下,都乐了。
杨坚何等英明,他拉着苏威的手说:&ldo;有你辅佐内政,朕无忧;有这高、李二忠臣,吾无外患矣。&rdo;
苏威道一声&ldo;惭愧&rdo;,便对高颎说道:&ldo;敢情适才我说了这么一大通,你们两位一个字也没听进去,你们两位今天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妨倒出来,让皇上看看到底是什么颜色?&rdo;
&ldo;哪里,苏大夫,你过奖我这老朽了。&rdo;李德林微笑道,&ldo;适才你说的话才是真正的定心药丸,没有你的话,皇上心里肯定不踏实。&rdo;李德林拿起朱笔在地图上轻轻一划,那一道波浪形的红杠杠就如此刺目地凸显出来,那红杠以北,直至突厥西线,显得像八卦太极图一般稳定,红线以南,则是广袤的南陈,直到天涯海角。
&ldo;如今,&rdo;李德林说道:&ldo;自从皇上采纳了长孙晟的&lso;远交近攻,离强合弱&rso;的方针,突厥首领沙钵略和千金公主都已向隋王朝纳员称臣,各个部落也暂息烽烟,可以说西部边陲也是河清海宴了。&rdo;李德林指着红线以南,&ldo;皇上,这片土地看似强大,实则不堪一击。&rdo;
杨坚恼怒地嗔道:&ldo;朕一向不把南陈放在眼里,只是看了你的平陈十议之后,才踌躇起来,在众多大臣中,已有不少人认为朕不敢伐陈,有畏惧之意。前几天刑部尚书皇甫绩到东平郡任郡守时,借外任辞行之机,向朕进言陈朝必亡的三点理由,&lso;大吞小,一也;以有道伐无道,二也;南北合一,人心所向,三也;&rso;朕看后,虽说增添了一些信心,伐陈必胜;但也有一些忧虑,你们知道,朕立隋以来,一直和南陈交好,虽是麻痹他们,但一旦真的讨伐起来,借口并不是没有,而是不踏实,就像你刚才和高颎的对弈一样,局势很明显,孰胜孰负不用计算,但高爱卿的那步夺命杀招就是不好下。&rdo;杨坚看看高颎,又说:&ldo;几年前,朕本可以趁夺取淮南之机,渡江讨陈,后来是本着&lso;礼不伐丧&rso;的大义,一直拖延至今。如何能找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呢?这是朕今天召你们三位来的真正用意。&rdo;
高颎觉得杨坚的话在理,一边看棋,漫不经心地浏览着棋盘,一边说道:&ldo;皇上说得对,大规模的进攻,今天看来,条件是成熟了,缺的就是所谓&lso;师出有名&rso;。开皇二年,本可以借陈将吴明彻北征彭城失利的绝好机会攻陈,偏偏天不绝南陈,陈宣帝病死,古训不可违背,只好&lso;礼不伐丧&rso;。今天,内战早已平息,国库充实,竟然找不出口实了,早知如此,还跟南陈做什么表面文章?&rdo;
杨坚一听只好把视线再次落在棋盘上,可他看到的不是白黑的棋子,而是一双怪异的似笑非笑的眼睛,这是一双让他喜欢、让他忌恨的眼睛。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这双透视一切的眼睛来揭穿所有的谜底。现在的朕已不求任何人来运筹帷幄了,那样的话,朕不是太难堪了。
&ldo;后梁这颗棋子不早已摆好了吗?&rdo;李德林慢悠悠地吐出这一句话,随后又后悔不已。
杨坚脸色一沉,含着威严的声音说:&ldo;朕酝酿这颗棋子已有七八个年头了。&rdo;
对于一个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政权来说,寻找一个名义出兵与寻找一个名义休兵一样容易。
&ldo;朕从不兴无义之师,不举无名之师,&lso;名&rso;和&lso;义&rso;是朕治理天下的法宝。内史令真能预卜朕的心思?&rdo;
高颎和苏威暗自偷乐,你这榆木脑瓜的蠢货,活该,就不知改改驴样的禀性,就不知改改爱显才的虚荣心。不能记住教训的人,再有通天的才能也难免会遭受冷落的。古人云:伴君如伴虎,这下好了,你的&ldo;伐陈十策&rdo;的功劳可能就会抹煞了。
李德林和杨坚的意见相左还要追溯到平定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之后,周王朝更姓移鼎已成定局,当时,讨伐突厥时的武将虞庆则上奏折给文帝杨坚主张尽诛宇文氏皇族,高颎、苏威等人也以为如此可以根绝后患。李德林却认为周室羽翼已剪,无须多杀招来不仁之名,为天下所笑,既夺人国家,又夺人性命,况且由长孙晟护送的千金公主已嫁势力强大的突厥首领沙钵略,并且沙钵略在虞庆则的打击下已愿意和隋通好,不犯边陲,一旦诛杀了千金公主的父亲宇文招,公主势必大兴复仇之师,那才是国无宁日,又必然耽搁伐陈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