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 第91章(第1页)

第91章(第1页)

第二节从1944年9月19日的停战协定到1947年2月10日的和约

(一)停战协定签订后的芬兰形势

在两次大战之间芬兰人保持独立的短时期内,他们的政策有三个主要目标:培育芬兰自己的民族传统(这个目标在操芬兰语的多数居民和操瑞典语的少数民族之间引起了微妙的问题);发展西方式的民主制度;保持对俄国的独立。可是,1944年芬兰同苏联和英国签订停战协定之后,它的地位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它要是同俄国为敌,那末它的边境是无法防守的;对这一形势的现实估计,迫使芬兰人得出结论,即他们今后的命运几乎完全取决于一个因素‐‐他们同苏联的关系。

芬兰同许多东欧国家不一样,并不处于苏联实际占领之下,但领土则大大缩小了。它丧失了卡累利阿地峡和北卡累利阿部分地区的肥沃土地和伐木工业。北冰洋上的佩特萨莫港和佩特萨莫地区的宝贵镍矿重又划归苏联。曼纳海姆防线现已起不了防御作用,因为,苏联既已在极靠近赫尔辛基的波卡拉半岛地区取得了一个海军基地,而且还拥有出入该地区的运输权,包括通过赫尔辛基的过境权,那末,芬兰就明显地处于它东面和南面的那个强邻摆布之下了。

随着盟国管制委员会主席的莅任,俄国人对芬兰的地位和政策的重视变得明显了。安德烈&iddot;日丹诺夫曾在爱沙尼亚并入苏联的那段时期内负责该共和国的领导工作,他是苏共政治局委员,由于领导列宁格勒保卫战而享有盛名,对德军围困的恐怖想必记忆犹新。他的任命似乎意味着,俄国可能有意要对这个离列宁格勒极近、又充当过德国帮凶的国家采取不妥协的严厉政策。

然而,从签订停战协定之日起,苏联政府的对芬政策却出乎意料地温和。除了对芬兰的战时领导人以及对&ldo;法西斯类型的&rdo;和&ldo;沙文主义的&rdo;组织采取某些行动外,总的来说,它并不干涉芬兰人的国内事务。在对德作战期间由盟国使用的空军基地,连同那些在战争持续期间受到限制的通讯联络系统,都在1945年8月归还给芬兰人。1945年3月的选举没有遭到直接的外来干预,这一点很突出,事实上它竟为美国同芬兰正式恢复外交关系提供了基础。芬兰保住了它的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这同东欧其他国家的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俄国人此时对芬兰采取的怀柔政策,和他们在同一时期内对其他东欧国家,特别是对波兰所用的高压手段迥然不同。这种政策上的显着差别,部分原因可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个世纪中,他们在同芬兰和&ldo;[波兰]会议王国&rdo;打交道时有不同的经历。就芬兰而言,无疑这种待遇上的差别,部分地是由于俄国人在1939-1940年的&ldo;冬季战争&rdo;期间和那以后的一段时期中已经有了教训,认识到了芬兰人的倔强性格。斯大林1945年时对一个芬兰人说,苏联的对芬政策&ldo;不是仁慈,而是常识。我们决不能再犯老沙皇的错误&rdo;。俄国人可能还有这样一个考虑(至少在稍后一段时期中是如此),即不要惊吓和疏远了芬兰人的邻居,即中立的瑞典人。但是,归根结底,芬兰能够在1944年停战协定签订后保存它的自由主义政权,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一个政治家的才能。1944年11月起任总理、1946年3月成为总统的巴锡基维,具备着一个很大的(也是罕见的)有利条件:他了解俄国人。他也有足够的远见认识到,芬兰的生存和得以保持其西方式的制度,有赖于它对苏联奉行一项现实主义的政策。他有勇气同过去的政策决裂,执行一种同国际形势的变化相适应的方针。同波兰和东南欧的事态发展对照起来,就可以看出,巴锡基维在这些年中所执行的政策,对芬-俄关系,因而也对芬兰的命运,有着显着的影响。

(二)德国人被逐出芬兰

1944年9月停战协定签字后,芬兰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履行它所承担的解除芬兰北部约二十万德军武装的义务。芬兰人着手进行这项工作时,对德国人原来并不怀有什么仇恨情绪。相反地,他们感到有一种在共同奋斗中结成的、不容易割断的关系。但当9月15日德国人企图夺取芬兰湾中的霍格兰岛(&ldo;苏尔萨里岛&rdo;)时,芬兰人的感情起了变化。经过激烈战斗,德军被击退,但他们的这个企图,在不久前的&ldo;战友&rdo;中引起很大愤恨。同时德军还在拚命为固守芬兰北部作准备。当撤退中的德军破坏他们背后的桥梁和其他交通设施时,芬兰人就愈加愤怒了。9月20日,芬兰军队开往北方,占领了奥鲁,与此同时,德国人声称决意保卫他们在芬兰北部的阵地,如被迫撤退,则将实行&ldo;焦土&rdo;政策。第二天,苏联政府严厉地提醒芬兰人。《消息报》的一篇文章提请他们注意,根据停战协定第二条,他们负有解除芬兰领土上德军武装的义务,并警告他们不要拖延,而要利用这一机会,通过驱逐德国人来赢得独立。

苏联政府特别关心的是,要保证使德国人撤出沿北冰洋的那块既有战略价值又有丰富资源的佩特萨莫地区。早在1940年6月,莫洛托夫就说过,苏联政府感兴趣的不仅是一些矿砂,&ldo;而是这个地区本身以及其中一直蕴藏着的镍矿,因此必须把英国人从这个地区清除出去&rdo;。俄国人曾于1940年和1941年两次试图在这个地区取得立足点,都未能如愿,但是现在,他们能够把&ldo;英国人&rdo;清除出去了。然而,佩特萨莫镍矿是由德国拉普兰集团军所建立的坚强防线保护着的,很明显,从南方开来的少量芬兰军队如无人帮助,是不大可能在对付德军方面取得多大进展的。于是,根据停战协定中关于必要时苏联政府将协助芬兰人完成此项任务的规定,苏军于1944年10月中旬在佩特萨莫地区发动进攻。10月15日,德国拉普兰集团军被包围之后,德国人被赶出了佩特萨莫,其后不久,红军就进入挪威北部,于10月25日攻占基尔克内斯港。斯大林11月1日的文告宣布整个佩特萨莫地区德军已被肃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