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来发掘古代遗存,破译古代信息,进而从中抽译出历史演进的规律和能够
对现代人类产生鼓舞和激励的优秀的古代精神。这一切又正在等待着新一代
考古学家去探索、去完成。
秦俑考古工作者的敬业精神以及对秦文化或者相关的文化的研究,所付
出的努力和热情以及取得的成果,是我所了解的中国不同的考古队中最为出
色的,也是最为优秀的。也许是关中优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遗风,滋养了他
们秉承文化遗产和破解文化遗存的性格,只要走进秦俑馆,就不难发现,这
里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有各自的研究成果刊诸于世,就连一般的工作人员,那
怕是一个在一般工作岗位上的小姑娘,也有几篇见诸报刊的文章让你大开眼
界,诧异之余,让人多了几分敬佩。写到这里,顺便再提一提那位在秦将军
俑头案中倒了霉的王学理先生,他参加秦俑的发掘研究历经18年的时光,正
如他所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我在先前发表的和现在修订的这篇关于秦
俑发掘的拙作中,还是没有更多地去描写他,去提及他那工作中很有些不凡
的那一部分。令我惭愧和不安的是,却用了过多的篇幅去描述了他倒霉的那
段恩恩怨怨。平心而论,这对王学理先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但我自然也有苦
处,且这种苦处很难宣示于众,这些,我在给王学理先生的信中已经作了说
明。
现在我再要补充的是,王学理先生在被撤职查办之后离开了秦俑发掘工
地,回到了西安他的家中闲居。他一面写申诉材料为自己申冤,一面做秦俑
的研究工作。在这段时间里,凭着多年的发掘积累,硬是写出了《秦俑专题
研究》和《秦物质文化史》两本像砖头一样厚的专著,这两本专著出版后,
得到了行家们的一致好评。其锋利的笔触,独特而又切中历史真实要害的剖
析以及流畅的文字,标志着这两部专著的特点和文化风格,就目前中国考古
界整个关于秦俑研究的文章和著作而言,是出类拔萃的。对一个研究者来说,
这也许是不幸之中的万幸吧。
后来的王学理先生终于又有了一个主持西安西部汉阳陵兵马俑考古发掘
工作的机会,并很快打开了局面,国内外颇有些声响,只是好景不长,当我
第二次去西安时,他已被宣布退休,离开阳陵发掘工地,此时的王学理颇不
服气,于是又引爆了一场官司。王学理当然是这场官司中的主角。
同上一次基本相同的是,他一边打着官司,又一边做着汉阳陵的专题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