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庄子是战国中期谁所著 > 第32章(第1页)

第32章(第1页)

狶韦氏说:&ldo;自古相传,怎能说是迷信?&rdo;

庄周问:&ldo;孔子既然不信鬼神,为何主张&lso;祭神如神在&rso;?&rdo;

庄全说:&ldo;孔子认为,三代之礼既有因袭,又有损益。祭祀鬼神,有利于约束人心,淳厚风俗。&rdo;

庄周读毕《尚书》,请教裘氏:&ldo;夫子曾说,君主为本,臣民为末。为何《虞夏书&iddot;五子之歌》记载大禹之言,却说&lso;民惟邦本,本固邦宁&rso;?&rdo;

裘氏说:&ldo;人必以首为本,以足为末。民若无君,如人无首。《虞夏书》、《商书》不可尽信,唯有《周书》可信。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虞夏书》、《商书》而言。&rdo;

庄周未解疑惑,回家又问庄全。

庄全回答不出。

庄周去问子綦,庄全又跟随而去。

庄周问:&ldo;孔子推崇尧舜,不推崇大禹。墨子反对儒家,既推崇尧舜,更推崇大禹,是否与大禹所言&lso;民惟邦本,本固邦宁&rso;有关?&rdo;

子綦说:&ldo;正是。孔子之徒传习《诗》、《书》、《礼》、《乐》,不管《诗》、《书》、《礼》、《乐》原义,而是随意解释,任意取舍。《诗》、《书》、《礼》、《乐》的个别语句合于孔子之言,孔子之徒就寻章摘句,视为依据。《诗》、《书》、《礼》、《乐》的许多语句不合孔子之言,孔子之徒就说,尽信《书》不如无《书》。&rdo;

庄全说:&ldo;庄周之疑,我也从小就有,老师也像裘氏一样回答。如今庄周问起,我才发现老师并未说服我,只是我相信老师,不再追究。先生认为,究竟是大禹之道&lso;民惟邦本,本固邦宁&rso;正确,还是孔子之道&lso;君主为本,臣民为末&rso;正确?&rdo;

子綦说:&ldo;大禹之言正确。&rdo;

庄全问:&ldo;先生有无依据?&rdo;

子綦说:&ldo;本末之言,取义于树。树之本在下,树之末在上。本即树根,可以喻下、喻足、喻民,怎能喻上、喻首、喻君?末即树梢,可以喻上、喻首、喻君,怎能喻下、喻足、喻民?大禹之言和墨子之道,取义正确,均未颠倒本末。孔子之道,取义错误,颠倒本末!&rdo;

庄全大惊:&ldo;先生之言,真是前所未闻!那么老聃之道,以何为本,以何为末?&rdo;

子綦说:&ldo;《老子》明言:&lso;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rso;君王尽管居上为首,然而属末不属本。臣民尽管居下为足,然而属本不属末。老聃之道,承续《归藏》泰道,主张君柔臣刚,因而以民为本,以君为末。孔子之道,承续《周易》否术,主张君尊臣卑,因而以君为本,以民为末。&rdo;

庄全震惊至极,喃喃自语:&ldo;看来我自幼所学所信的孔子之道,确有许多可疑不通之处。&rdo;

十一 商鞅入秦进言三道,庄习礼乐得闻真君前359年,岁在壬戌。庄周十一岁。宋桓侯二十二年。

周显王十年。秦孝公三年。楚宣王十一年。魏惠王十一年(晋悼公十年)。韩昭侯四年。赵成侯十六年。田齐桓公十七年(姜齐幽公十六年)。燕文公三年。鲁恭公二十四年。卫成侯十三年。越王无颛二年。中山桓公四十四年。

魏惠侯东迁大梁,称霸中原,争霸天下,首要目标是贬黜三晋宗主晋君,确立魏国的三晋盟主地位。

韩昭侯去年朝拜魏惠侯,今年奉魏惠侯之命,攻取了晋悼公的食邑屯留(山西长治),及其周边之地尚子(山西长子)、涅邑(山西武乡)。

魏惠侯、韩昭侯又邀约赵成侯,把晋悼公迁至端氏(山西沁水)。

三晋从此不再奉晋君为宗主。

卫人商鞅,鉴于弱卫依附强魏,在卫难以施展抱负,于是离卫至魏,投靠魏相公叔痤。

三年前,魏惠侯不听公叔痤之言,不用不杀商鞅。两年前,魏惠侯东迁大梁,魏卬、商鞅随之同往大梁。去年秦孝公招贤,商鞅并未马上入秦,一是魏惠侯东迁,称霸中原,争霸天下,正是用人之际。二是中原士人均有夷夏大防,或者出仕母邦,或者出仕诸夏,绝不出仕四夷。

商鞅在大梁苦等两年,魏惠侯仍不用他。今年三十二岁,携带李悝《法经》,前往栎阳,投靠秦孝公宠臣景监。

秦孝公二十三岁,正在苦恼招贤一年无人应召入秦,立刻召见商鞅。

第一次召见,听得昏昏欲睡,斥责景监举荐不当。

第二次召见,仍然听不进去,又斥景监举荐不当。

第三次召见,终于大悦,长谈数日,不知厌倦。

景监问商鞅:&ldo;先生第三次进言,为何让主公如此欢喜?&rdo;

商鞅说:&ldo;我第一次进言帝道,第二次进言王道,主公无不厌闻。第三次进言霸道,主公终于大悦。但是仅行霸道,难以胜过商周。必须由霸而王,由王而帝,才能胜过商周。&rdo;

庄全请教子綦:&ldo;先生认为中原士人多有夷夏大防,不会应召入秦。为何商鞅应召入秦?&rdo;

子綦感叹:&ldo;先是太史儋离周仕秦,如今商鞅又离魏仕秦,说明中原士人正在失去操守,又说明子夏之徒异于孔子之徒。&rdo;

庄全问:&ldo;士人游说君主,总是仅言自己崇信之道,为何商鞅依次进言三道?&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