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佛法修学概要讲记内容 > 16 第15集(第1页)

16 第15集(第1页)

《佛法修学概要》最快更新[630kan。cc]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九页,二、增长不增长业。

佛教对人生的解释,主要依止的理论就是建立在因缘观,「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为什么会有生命的现象呢?宇宙万法本来是不存在的,《楞严经》说本来是毕竟空的,为什么地球上会有这么多的生物呢?因为他过去生曾经依止心念,创造了一个因缘。这个因缘现在成熟,就现出了他目前的果报,他可能是一只蚂蚁,可能是一只狗或者是一个人等等。等到这个业力释放结束以后,果报就消失掉了。所以我们的生命是由因缘来支持的。因为我们有无量无边的因缘,所以因缘的相续就造成有情众生生命的相续了。

我们在学习佛法时,对因缘的观察,有两个不同的差别:从道理上来看,观察因缘是分成过去、现在、未来。这三块分成两重因缘,就是过去跟现在,这是一重因缘,「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这是一个因缘;第二个因缘就是今生跟来生,「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又是一重因缘。所以从道理上来说,每个人的生命体,都具足了这两种因缘。这是从道理上观察。

但是,实际上从修行的角度,我们不这样看,因为这样看太复杂。从修行的角度,佛陀在经论上的指导,就是一个有观照力的修行人,不把因缘分成过去、现在、未来,他分成内、外,就是外因缘跟内因缘。什么叫外因缘呢?就是生命的结果。只要这个东西跟结果有关系的,都叫外因缘。比方说,你会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长大以后会跟谁结婚,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今生的成就有多大,只要跟生命的结果有关系的,这个因缘只要一句话就可以解释,叫「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因为你看外在环境时,那是一片已经成熟的水果。可能这个水果有酸甜苦辣,但是只要你到了五十岁,这个水果都长得差不多了,很难改变了,它已经成熟了。

所以,佛教思想的因缘观,是先知命而认命,这个很重要!很多人一学佛就要改造命运,这个是错误的。佛教的第一个思想,是先看到外在的结果,再讲过程。佛陀讲四谛:苦集灭道,也是先讲结果。就是说,我们面对今生的生命,是先求认命,才能逆来顺受。不认命,你的心就躁动不安,就会抗拒。所以学佛人第一件事情,要接受命运,不能抗拒命运。不管你今生同不同意,满不满意,先接受它,才能够利用今生的资源去创造来生。如果一直排斥今生,就毁了你的来生了。就是借假修真的道理,我们学佛以后,第一个要接受今生。不管今生的生命体你满不满意,这是你唯一的希望,因为你要创造来生,就从这个地方开始。

因此,佛教的修学,当我们看到外面很多的水果树,充满酸甜苦辣时,第一件事情要知道,「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这都是过去的业所招感的,没有二话,先接受它;然后才有希望,才能安定下来。所以佛教第一个思想,不抗拒命运,佛教都是逆来顺受的,没有一个人抗拒命运的。当我们接受命运时,我们已经踏出了第一步,就是接受了过去,承认了过去。

第二个更重要,开创未来,这就是你的内因缘。外在的因缘是充满了果实,内在的因缘是一片土地,还没有开始种,有很多发挥的空间,就是心灵的力量。外在是一种业力的主导,你做不了主的,但是内心的世界,在死亡到来之前,有无穷的希望,你可以把种子种下去,来生马上就能受用。

我们现在最大的盲点在哪里?身为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我们花很多的时间去注意结果,这个错了!因为结果是不能改变的。我们花很少的时间经营心地法门,这是错误的,错用了心!以至人生就一世一世地错下去。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结果要放弃。我们只重视过程,因为过程是操之在我的,用什么心态来面对人生,是你可以决定的。今生的成败得失,是前生就决定了。当业力成熟,形成果实时,你不能改变它。

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修行者,会慢慢地把心收回来。他知道这个水果已经成熟了,不能改变了。他开始创造来生,开始在心地上下功夫,培养自己心灵的力量。当开始发心修行时,他必须在心中建立三种功德力来面对来生。

第一个,引导力。修行是先有目标的,叫以愿导行。所以我们第一堂课,第一章,就是引导大家对来生先要有一个愿景,才有资格修行。每一个行为,都要有一个东西来引导,所谓的「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这样所造的业才能够很强大,而且是特别地广泛、坚定而广大。

我们常常看到经典里赞叹佛菩萨的功德,「赞佛甚深功德海」。诸位有没有想过,佛菩萨是怎么把这个功德创造出来的?为什么我们凡夫创造一个善业,不能讲功德深广如大海?其实我们看经典,佛陀在因地时,并没有比我们多做很多。他在凡夫位,做的事情跟我们差不多。但是他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因为他的愿广大。我们在因地时,做的事情并没有比佛陀少多少,但是我们发心太小。所以,你不管以后做得到做不到,先把心发出来。你必须把格局放大,才有资格以后叫做赞佛甚深功德海,才有资格叫做大海,否则永远就是一个小水桶,顶多一个小湖泊,成不了大海。

所以引导力,就是要我们在刚开始时,当你是一个充满烦恼业障的凡夫时,就必须设定目标,用这个目标来引导你。这就是当我们要去创造来生时,第一个,先把来生的建筑图画出来。虽然还没有盖,但是先把愿景创造出来——往生西方圆成佛道。

第二个,就是讨论到安住力跟调伏力。怎样慢慢地随顺我们的愿景(现在还没有谈行动,行动是),就是内心先随顺它,随顺我们的本愿,安住跟调伏。诸位!我们在讲的时候是讲两件事,安住力跟调伏力,但是实际操作时是一件事情。你会慢慢觉得佛教的修学跟外道不一样。外道都是强压的——你不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佛法都是先讲道理,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是有道法来摄受的,完全透过觉悟的智慧来疏导你的行为。所以安住在不同的道法,会产生不同层次的调伏。我们修行第一件事情,安住的道法就是深信业果,业果之道或者叫安乐之道。我们不能去攀缘外境,内心要安住道法。遇到事情,先从道法上去思考,站在道法的角度来面临人生,站在因果的道理来面对人生,就容易做到调伏身口意的过失。所以佛教是以安住来产生调伏的,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最粗浅的。后面还有更深的,安住苦谛,安住空性,每一个层次就慢慢增加了。所以当我们设定目标以后,怎么随顺目标呢?怎么随顺本愿呢?第一件事情,安住业果,调伏身口意的过失。今天讲的就是这一块,第一个业果道理就讲这一块。我们对道法的理解很重要!因为你道理不了解,就很难产生坚定、不动转的调伏。

业果,我们先谈到业,业有三个差别。第一个它的体性有善业不善业,第二个它的强弱有增长不增长。我们看强弱的问题。

我们在造业时,有些业是很强大的,也就是说它对我们来生的生命会有主导性,有影响力,这个叫增长业;有些业你虽然造了,它对业种子的增长,不会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你造了它,对你来生该去哪里,你还去哪里,它不影响来生果报的,这个叫不增长业,是这个意思。

《瑜伽师地论》先用不增长业来反推增长业。先讲出什么是不增长业,然后它相反的情况就是增长业。这个地方有十种。

不增长业,依《瑜伽师地论》列有十种:「一、梦所作业。二、无知所作业。三、无故思所作业。四、不利不数所作业。五、狂乱所作业。六、失念所作业。七、非乐欲所作业。八、自性无记业。九、悔所损业。十、对治所损业。」除上十种,其余诸业,皆有增进长养业种之力量,名为增长业。

我们先看不增长业。

第一个,「梦所作业。」我们一天平均会做五个梦,在梦中会做很多的好事跟坏事。但是梦中所作的任何的业,比如你在梦中会拜佛,也会骂人,但是这个业对你的果报都没有太大影响。理由只有一个,因为你的心识是闇钝的,是不清楚的。

梦中所作业,唯识学引用畜生道来解释。它说,老虎去吃一只羊,这个业对老虎,是不增长业,因为牠是愚痴闇钝的。所以畜生道基本上没什么造业功能,除非牠修成了畜生精,吸收日月的精华,能够变现成人,牠有造业能力了。正常的畜生道牠一生当中只有承受果报,没有创造业力的力量。

唯识学上说,老虎吃动物,如果是罪业,那糟糕了!会形成一因多果。牠过去生造了一个罪业,变成老虎,牠当老虎的时候造罪业,那完了!牠的生命就没有返复的机会。所以老虎的果报,不管造善造恶,全部是不增长业,因为牠的心是闇钝的。畜生道的心识绝大部分是闇钝的,所以造的业通通不算,牠只是在酬偿过去的果报,牠会吃动物,牠过去生有这个业,在还债而已。牠没有创造业力的能力,就跟我们做梦一样。梦中意识所造的业,完全是不影响你的果报。

但是,当醒过来时,就要注意了!你开始回忆梦中的业,念念的随喜赞叹,不管它是善业恶业,这个就增长业了,因为你已经醒过来了。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梦中造了恶业,醒过来一定要忏悔。虽然它是不增长,但是不忏悔,就很容易去回忆,会去随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