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全局,虽然之前,由于各府兵力支援,海盗闻风而退,江浙这边倒是安全了。却有许多海盗,流窜着其它临近州府,继续作案。甚至趁防务空虚,屡屡深入内陆打劫。南京、福建、广东三行省同时就匪患,上书告急。要求撤回所有援兵,并将责任全部推给江浙官员。说是&ldo;贸生事端、剿贼不力&rdo;。原本海盗只是罕见个例,却泛滥成灾,也的确因江浙官府处置不当造成。
江浙要员在理屈词穷之下,也不好申辩及反驳。就着大力剿贼,博取功勋,来免除上峰的责难。自从在陆上拉网清查,查获并处决匿藏的海寇及同党,已有可观的积累。光是直接砍杀的,便有五、六万人。另外还活拿入监了一批。算着,已经是不世的功劳。不仅免去了可能的落罪,更可以藉此青云直上、飞黄腾达。依着朝廷的禁令,靠海30里,已成绝地。所有居户内迁,擅闯者直接杀无赦。眼看着,局面安定,形势大好,却半路杀出了程咬金。有不识相的海盗,还敢到近海,惹是生非。本想派出大军,便可剿灭。不料遭致大败。前功尽弃不说,更罪加一等。虽然暂时只得瞒报,但消息走漏是迟早的事。以朝廷惯例,必对牵涉之人,满门抄斩。如果不再拿出办法补救,问题就大了。
在这种基础上,恐怕只有议和,才能了结。当然在21世纪,也管这种事叫&ldo;和平谈判&rdo;。所以两岸都不约而同地起了这样的心思。非常时期,还是得以&ldo;和&rdo;为贵。
一百四十五、两岸统一
更新时间2011-12-2611:56:11字数:754
虽然王直心情的总旋律还是阴暗的,却也迎来了些值得短暂喜悦的好事。也可说是&ldo;双喜临门&rdo;。
这天终于放晴,解放军战士们在已投诚的明军士兵带领下,开始全岛性的大搜捕。外头的明军残余在严寒和饥饿的双重夹击下,早就失去了战斗意志与体力。基本没怎么反抗,就被抓获了。
在山上一座破庙里,解放军战士们包围并抓获了,早先被放掉的张四维,和组织这次跨海登岛进攻的将领‐‐汤克宽,以及一众亲随。汤克宽在攻城时,仗着箭术了得,一时麻痹大意靠的太近,结果被班杰明的火枪击中腹部。所幸没到要害,但也伤得不轻。躺在铺于破庙地面的稻草上,不做动弹,直接当了俘虏。
情况进展得很顺利,解放军很快便肃清岛内的残敌,获得了短期的稳定和安宁。但总体形势还是严峻的,要想凭借一个弹丸之地的岛屿,和辽阔的大陆抗衡,从长远看,根本行不通。当然对于解放军来说,长远的打算,还是过去日本。统一日本,在那边称霸,才是最佳选择。
又过一天,更好的事情来了。大陆方面用一条小舟,载了位信使过来。王直早有与大陆官方,相互对话的打算,当然是客气接见了。
虽然信上的繁体字看得让人很恼火,但王直好歹有些21世纪时培养的语文功底,半懂半猜,也明白了大概:明军是想讲和了。亏得王直也是这么考虑的。&ldo;一个中国,不可分割&rdo;。在岛上搞武装割据,要不得。
王直只会简体字,毛笔也使不好。便下令在军中,找位识字能写的大明人,写回信。两万多人里,寻个出来,也容易。访来一位叫徐文成的老书生,帮了忙。大抵写了许多好话,愿意&ldo;两岸和平,消除对立,以致统一&rdo;。这徐文成是舟山本岛人,原先在城里也有些名望。王直觉得今后还得凭靠他,办些事。赏赐后,给了职务,留在身边。
回信让使者带回去了,至于有没有效果,王直不是很清楚。但是他明白一点:只要两岸共同努力,和平统一不是奢望。甚至解放军和明军也是可以搞合作的。
一百四十六、改革开放
更新时间2011-12-2617:55:43字数:2111
两岸迎来了和平统一的曙光。在书信往来几回后,大明方面终于派出大员亲自登岛,商量谈判事宜。来人是浙江海道副使李文进,他乘着一艘新制的小船,上到了舟山城南的码头。
王直不敢怠慢,让解放军在海、陆列队相迎。31条大船分排在两边,战士们在甲板上手持武器、笔直站立。码头上又有王直亲自带领大批人员恭候。红色的五角星旗飘荡在各处,彰显着与众不同的气势。
说白了,解放军战士内部对于明军,还是有很大意见的。可解放军坐守孤岛、势单力薄,不是长久之计。只能与明军妥协,谋求和解。手里头有大量明军俘虏,也可以作为谈判的筹码。
王直将李文进迎入城,设宴接风。宴席上人多眼杂,又有不少弟兄包括松冈、丰臣都语言不通。彼此不方便交流。于是等到散席,王直与李文进到内室单独相处,才好好商量起大事。
两人隔桌对坐,攀谈起来。李文进说:&ldo;本以为尔等只是一般强贼,没料到里边混了许多倭人。&rdo;
王直说:&ldo;我方并不是贼寇,而是解放军,从扶桑过来,作为使节团。&rdo;
李文进奇怪了,道:&ldo;我朝与扶桑早已断绝交往,怎会过来使节团。再说,扶桑使节团,又怎会奉一个大明人为首?&rdo;
王直说:&ldo;我不是大明人,我也是扶桑人。&rdo;
李文进想了想,又说:&ldo;就算你们真是从扶桑而来的使节团,为什么不去京里,反倒留驻在我大明东海生事?&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