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好吧乔。那么晚上见。&ot;
史迪威环视远处的山峦和公路上奔驶的卡车,又说:
&ot;埃文思,这里不久就要撤离。我需要尽早得知你的进展,以便安排策应。&ot;
&ot;是,将军。我明早就起飞。&ot;卡尔迅严肃回答。
(34)
同一天,4月14日。北太平洋。
阿留申群岛和中途岛之间的海域。
惊涛骇浪之中,来自旧金山的&ot;大黄蜂号&ot;航空母舰,与来自珍珠港的&ot;企业号&ot;汇合,在这一刻组成了闻名史册的&ot;迈克特遣舰队&ot;。
哈尔西中将向水兵们宣布使命。
播音器响过,引起一片欢呼。舰上沸腾了。本来那些&ot;奇怪的客人&ot;-80多名陆军航空兵飞行员,由于陆海军之间的传统芥蒂,在船上颇受冷遇。霎时,他们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厨师们拿出第一流餐饮,军官们纷纷腾出自己稍好的舱室,随舰医生则慷慨开放了他有限的药品储备。
飞行员领队--詹姆斯&iddot;杜利特中校,被一群激动的水兵抬起,抛向空中,一连三次。
半小时后,&ot;迈克特遣舰队&ot;驶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35)
重庆。白市驿机场。
降落在淫雨霏霏的雾都,相当不容易,但难不住这个专门挑选的机组。
卡尔迅打了个喷嚏。从华氏95度的缅甸骤然来到雨中的重庆,寒意侵透了夏季军装。
这里没有陌生感。先后四次、加起来超过七年的阅历,使他对中国足够熟悉。上海、北平、香港、武汉、重庆这些大城市、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陕西、湖北、安徽、江西、四川这些土地,不夸张地说,他都曾亲身涉足,甚或,曾用双脚丈量。
卡尔迅在华北(1937)
多少次在那些山野里徒步跋涉,他6英尺2寸的身躯常引来中国人惊异的目光。他也不明白自己这个挪威人的后代怎么会对这个东方国家充满如此兴趣。
天黑他才能进城,这是必要的谨慎。
卡尔迅抓起墨镜戴上,在狭小的机舱座位边伸直一双长腿,陷入沉思。
这次使命和以往任何一次不同,是如此艰难而富于挑战。即使顺利启动,任何一个关隘的突破也都只是下一个难题的前奏……惟其如此,他才感到命运的眷顾。总统选择他,除了信任,也是由于他的无可替代。
后世的《回忆卡尔迅》中写道:
&ot;北欧人的探险精神,牧师之子的献身意识,唐吉珂德式的理想,长期的军旅生涯,使他不畏各种挑战。象一头机敏的猎豹,每当嗅到危机的气味,总能迅猛地采取行动,他血液里燃烧着这种元素。&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