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随,先前是翰林学士,因为直言不讳,很有学问而当了宰相。具体来说,路随哪党都不是,就是所谓的&ldo;中庸之士(不偏不倚不朋党的人)&rdo;,他站出来说这话,可见牛党的扯淡已经到了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了。李昂是很相信路随的,因为路随不会撒谎。在郑注等人咬牙切齿的注视下,李昂挥了挥手,退朝了。李德裕,贬为宾客分司。
郑注,守太仆卿,兼御史大夫。让李昂感动的是,郑注的确是个很谦虚谨慎的人,诏书下了,郑注也接受了,下午又跑去找李昂,非要推荐仓部员外郎李款,说此人有能力有智慧,可以代替自己。李昂自然不会同意,郑注自然达到了目的,因为,李款以前弹劾过郑注。
当时郑注还发表了很对仗的一句名言,曰:&ldo;加臣之罪,虽于理而无辜;在款之诚,乃事君而尽节。(虽然李款弹劾我而事实证明我是无辜的,但李款象征着言论的自由和社会的进步!)&rdo;此语着实恶心坏了朝臣,郑注哪门哪派犯过什么罪过,大家都清楚,还在这里装坚贞。这不,半月后,曾经不配合牛党工作的路随,被驱逐成了镇海节度使,且不得与皇帝当面辞别,也就是说,路随,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翻身的机会,给了前京兆尹贾餗(音素),因为他和李德裕不和,为人又轻率暴躁,也就跟着李宗闵、郑注干了。某日,李昂在曲江赐宴百官,照规矩,尹级别的官员是要在外门下马,给御史作揖才是。贾餗,我说过,此人轻率暴躁,骑着马横冲直撞,过门了还不下马,一副&ldo;我可是郑注的小心肝儿哦&rdo;的表情。惹得御史相当不爽,侍御史杨俭、苏特当场责问,贾餗掐腰骂曰:&ldo;逼脸,还敢拦我!(黄面儿敢尔!)&rdo;引来一大帮官员围观,导致贾餗同志被罚一季的俸禄。当然了,人家不是靠俸禄吃饭的。
第二十五章
贾餗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咱认识郑注,却让小小的御史拦住了,太丢脸了。干脆上书一封,不干了,辞职。诏书以为,贾餗才华还是有的,不当京兆尹,可当浙西观察使。郑注啊郑注,你就这么糊弄你亲爹吗?贾餗准备了准备,又给郑注送上了一份大礼。
几日后,他当上了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戊戌,以餗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也就是说,路随走了,贾餗来了,江山代有蠢材出,各领闷骚数百年。蠢材毕竟是蠢材,和人才是有不同的,但往往,蠢材会做出一副天才的样子,比方说李训(原名李仲言),比方说郑注。
李昂的心思,旁人很容易看透,无非诛杀宦官。当初诛杀郑注,只是诛杀宦官的一个跳板而已。郑注早就看出来了,他需要下这样一次赌注,把身家性命压在某一边,他选择李昂。是的,郑注猥琐地选择了帮助皇上,也就猥琐地选择背叛王守澄。没什么磨不开面子的,要脸干什么,不当吃不当喝。郑注坚定地点了点头,翻了翻白眼儿。
李训是皇帝的侍讲,这样一个人当帝王师,想必一定很有特色。李训的确博学,通过其他故事,鼓励李昂对宦官下手。李训纵横捭阖,才华机辩,李昂认为,削宦,有戏。这样认为是有原因的,首先,郑注、李训都是王守澄的亲信,与他们密谋削除宦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次,以李训的机辩和智慧,郑注的口才和韬略(这个好像没有),做成这件事,不会特别的困难。于是,李昂把自己的心事都给两位说了。
说得潸然泪下的,李训和郑注,也潸然泪下,对天发誓,以诛宦为己任,宦官不死,李郑必亡!
另外,陛下您不是要我们诛宦嘛,那就要任命某为侍郎,某为御史,某为侍讲,某为兵马使……李昂全部应允,只等宦官呜呼的那一天。由于郑注和李训在皇帝面前能求官职,所以朝廷和地方官员纷纷拜谒,以至于宾客满街,财货堆积如山。大家都以为郑注和李训是仗势欺人,靠着宦官发横财,谁也不知道,他们正是当今圣上诛灭宦官的匕首。
李昂也知道,单凭李训和郑注两人,事情办不成,还需要军队。入选者,是右领军将军仇士良。仇士良一直被王守澄压制,由此,李训、郑注引荐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用以分王守澄的势力。两位仁兄,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京城人被郑注恶心得鸡犬不宁,有传言说郑注献策,要为李昂炼制金丹,需要取小孩的心肝,民间惊惶,就差拿郑注的画像辟邪了。传言兴盛一时,很快传到了李昂耳朵里,对于喜欢郑注的他来说,这种传言,简直是在侮辱人格,郑注是这样的人吗?朕是吃心肝的人吗?
一定要将造谣者绳之以法!
其实,造谣的是广大百姓,因为痛恨郑注为非作歹,故意编排他,而郑注平日里干的欺男霸女的事实在太多,杀死婴儿剖取心肝也实属正常,不管李昂信不信,反正大家都信。郑注平时仇人很多,但他目前最厌恶的还是京兆尹杨虞卿。正好趁这机会弄死他,郑注便和李训,编排故事,说这次谣言是从杨虞卿家里传出来的,下了杨虞卿的大狱。
郑注的人格好像忽然完善了起来,整完杨虞卿,又求为两省官。所谓&ldo;两升官&rdo;,就是中书、门下的官员,简单理解,可以认为是集权力、才干、文学和智慧于一身的重臣。试问,郑注够不够格?这个问题就很明显了嘛,连李德裕都没好意思要一省的官职,郑注怎么有脸要两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