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李德裕和李宗闵,哥俩完全掉了个个儿。同日,以李仲言为翰林侍讲学士。李仲言,这位老兄是很不要脸的,当初流放在象州,日不聊生,忽然一日,李逢吉有了回归朝廷当宰相的意愿,可惜没门路,李仲言说,他在朝廷有人,认识当下红人郑注,可以为李逢吉办一办。就这样,李逢吉把所有存款金银都给了李仲言,李仲言跑到京师见到了和他一点也不熟的郑注,送上金银,被郑注举荐,当了翰林侍讲学士。让这类混蛋当学士,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给事中高铢、郑肃、韩佽、谏议大夫郭承嘏(郭子仪曾孙)、中书舍人权璩(权德舆之子)等人上谏,李昂不许。
那是当然的,即便这一刻许了,有郑注在,下一刻就要变卦,谁让大家的对手是这样一头怪兽……
李德裕是不甘就这样和李宗闵来个乾坤大挪移的,他上表自述,要求留在京师。念在李德裕确实没什么大的过错,李昂真就把李德裕留下了,以之为兵部尚书。说真的,李德裕,还真不如躲得远远的。就在一天后,李宗闵上言,朝廷针对李德裕的制命已经成形,是不可以随便更改的。这话固然没错,很能体现法令的无情性,加上王守澄,再有一个嘴巴能回天的郑注,李德裕不走也得走了。不仅如此,李德裕这么一折腾,兼职平章事也不用做了,朝廷只以其为镇海节度使。在这件事上,李德裕显得不识时务了一点。
李昂何尝不知道牛李党争的厉害,他曾感叹:&ldo;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rdo;这一回合,牛党击败了李党,同时,在李宗闵等人的倡导下,科举考试恢复测试诗赋。贤臣之争,对事不对人;朋党之争,对人不对事。而我认为,李宗闵,比李德裕更显示出这一特点,攀附宦官,依附郑注,上位之后,接连搞出了一系列销毁李德裕政策的举动。
真是没法子,朝廷大臣也搞不懂李昂为何会干出这么糊涂的事,从一开始密诏宋申锡与御史中丞宇文鼎诛杀郑注,到现在重用郑注,中间发生了什么?
其实,诛杀某人,必定需要有人行动。大臣当然不会亲自动手,诛杀郑注时,行动的任务,就交给了京兆尹王璠。王璠权衡利弊,他知道要杀郑注,是会得罪王守澄的,而杀王守澄,还需要时日,中间这段日子,说不准哪天就是自己的死期。思来想去,干脆把堂帖送给王守澄,让郑注躲过这次劫难。这就是郑注和王守澄感激王璠的原因,也是他忽然间从浙西观察使征为尚书左丞的原因。从江湖上一个卖狗皮膏药,精通医术的混混,到权倾天下,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郑注的野心,也逐渐膨胀起来。
但他知道,他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自己当皇帝的,若为极品,便只求个宰相就可。郑注知道给予自己安稳位置的,是王守澄,也是皇上,而皇上与王守澄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他甚至预感到了,终有一天,乾坤颠倒。通过接纳郑注和王守澄而重新发迹的牛党,必然不会对李党成员心慈手软。因此,李德裕迁徙在外后,左丞王璠、户部侍郎李汉,又捏造事实,向李德裕抛出一磅炸弹。这次进攻,是经过精心策划的,目的,就是让李德裕去死。
事情还得从宋申锡说起,自从诛杀郑注失败,他被流放外地,而伙同他谋事的,有一个年纪很大的女人,也被流放到了金陵。文宗李昂知道宋申锡是为了自己密诏才会去诛杀郑注的,所以,他也密诏李德裕,让李德裕好好照顾杜仲阳(密谋诛杀的那个女人)。之后,李德裕离开浙西,就把密诏委托给了留后李蟾。因为照顾杜仲阳很尽心,所以,在旁人眼中,李德裕和杜仲阳的关系十分亲密,这正是牛党害死李德裕的着手点。
没错,杜仲阳,一生坎坷的杜仲阳,她有另外一个名字‐‐杜秋娘。她曾是一名歌妓,十五岁时,被镇海节度使李锜选中,唱《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后来,宪宗李纯削藩,致使李锜反叛,秋娘也被官军没收,沦为宫奴。某日,宪宗观看《金缕衣》,从此爱上杜秋娘。宪宗性子急,常与杜秋娘商议政事,这是他缓解压力的办法,由此,绝色佳人杜秋娘,便成了宪宗的明珠。李吉甫曾经劝宪宗:&ldo;天下太平,陛下宜为乐!&rdo;劝李纯加选一些妃嫔,宪宗曰:&ldo;朕有一秋娘,足矣!&rdo;
这就是杜秋娘,算不算一个奇女子?密谋诛杀郑注,下一步就会诛杀王守澄,杜秋娘永远记得宪宗的死,是何人所为。李昂不得已流放宋申锡和杜秋娘等人,派人照顾,也是应该。但他没意识到,在递交李德裕以重任的时候,他同时递交了杀死李德裕的把柄。因为,杜秋娘的儿子,是漳王李凑,一个英明果敢,才华横溢,受人尊重的皇子。
李德裕照顾杜秋娘,自然会与李凑有交集,前日宰相,今日重臣,与皇子过从甚密,是何居心?牛党以此为契机,蜂拥而上,将李德裕与李凑密谋造反的事说实了。李昂震怒,把李汉、王璠、郑注,加上宰相一帮人都叫来,当庭对峙,你也知道,目前宰相团体,牛党占据优势,于是牛党成员开始对李德裕展开了猛烈的炮轰和诬陷。诽谤得正兴奋,刚刚歇口气,忽,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宰相)路随站了出来:&ldo;德裕不至有此!果如他们所说,那臣也有罪!&rdo;李宗闵、郑注、李汉,一个个干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