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拒绝接受&ldo;发达社会主义&rdo;的理论,继续探索社会主义自治的道路,把工人自治扩大为社会自治,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60年代中期后,由于国家权力过于分散,中央宏观控制失灵,出现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失业、农业发展滞后和民族矛盾等消极现象。南共联盟试图通过新一轮的改革来解决上述问题,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042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第一章波兰1970年十二月事件和1980年危机
第一节 第二个五年计划(1961~1964)和第三个五年计划(196~1970)的执行情况
波兰经济学家曾经把1949~1970年称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第二阶段。这几年包括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后两年(1949~1960)和第二个五年计划(1961~1964)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1970)的10年。
第二个五年计划是由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提出、经过议会讨论修改在1961年2月通过的。
计划规定:1964年工业生产将比1960年增长40%,农业生产将增长20%,国民收入将增长40%,实际工资将增长23%,就业职工将增长91%(692万)。
b&ldo;二五&rdo;
计划完成情况不好,只有工业生产略超过计划指标(409%)
,其中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494%(计划为b472%)
,就业人数增加了1276万,大大突破了原来的指标,b这充分反映了波兰经济的粗放特点。其他项目均没有完成计划。国民收入增长342%,农业生产只增长144%,实际工b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142
资只增长8%。
&ldo;二五&rdo;
计划没有完成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计划的错误,这是重新运用苏联模式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客观因素是1962~1964年气候不好,农业连续三年歉收。
1962年四种谷物比1961年减少200万吨,即由1440万吨减少到1340万吨。
1963年,猪的头数比上一年减少200万头。政府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如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对个体农民的贷款、发展饲料生产等)
,不得不从国外购买1200万吨的粮食和饲料。由于农产品(包括肉类)和大众消费品的不足,出现了同40年代初期市场供应紧张的类似情况。群众的不满情绪不断增长。
波兰统一工人党第四次代表大会(1964年6月14日至20日)按原方针制定了第三个五年计划(1986‐1970)的指标。
1966年11月议会在通过&ldo;&rdo;计划时作了适当修改,规定的各项指标如下:工业生产增长44%,农业生产增长17%,投资增长38%,国民收入增长34%,就业职工增加140万,实际工资增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