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图书 > 第81章(第1页)

第81章(第1页)

尽管如此,工业化仍取得了一定成绩。

1970年人均钢产量如下:捷克斯洛伐克‐‐801公斤,波兰

1a。布坚科:《发达社会主义:实质和问题》,苏联《哲学问题》1976年第6期。

842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289公斤,保加利亚‐‐212公斤。人均电力产量如下:波兰‐‐1984千瓦时,匈牙利‐‐1408千瓦时,罗马尼亚‐‐1733千瓦时。与此同时,农业中的社会主义成份又有提高。捷克斯洛伐克达到941%,罗马尼亚达到90%,匈牙利b达到87%。

1

60~70年代,东欧的国际环境颇不美妙。东西方冷战在继续。

赫鲁晓夫追求苏美合作主宰世界,但1960年刚上任的美国总统肯尼迪不承认东欧的现状,而要求&ldo;解放&rdo;这一地区的人民。

1962年,苏美两国在古巴问题上剑拔弩张,导致了&ldo;古巴导弹危机&rdo;。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采取咄咄逼人的进攻性战略,同美国争夺霸权。

在苏美争霸的背景下,以色列在1967年6月4日,发动了对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的侵略战争。

苏联本想在经济上赶超美国,但是在军备竞赛的沉重压力下,显得力不从心。苏联经济增长持续下降,赶超美国的梦想破灭。1967年,苏联的国民收入仅为美国国民收入的49%。

60年代,西方国家经历着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西欧共同体异军突起。

1970年,西欧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苏联,开始追赶美国。东方的日本迅猛发展,逐渐成为经济大国。世界的两极格局正在向多极格局转变。

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1960年开始的中苏矛盾愈演愈烈。阿尔巴尼亚从亲苏转为亲华。罗马尼亚越来越表现出独

1诺。科沃梅奇克、亚。科塞斯基:《欧洲社会主义国家(1960~1974)

》,华沙1984年版,第89~91页。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942

立自主的立场。

统一的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

1969年1月,在乌苏里江的珍宝岛,发生了中苏边界冲突。苏联奉行勃列日涅夫主义,即有限主权论,继续控制东欧,阻挠这些国家的改革。控制与反控制、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在苏联与东欧国家之间激烈地进行着。

1968年8月,苏联伙同波、匈、保和民德出兵镇压了杜布切克领导的捷克斯洛伐克改革运动。

波兰在1970年和1980年相继发生了战后第二次和第三次危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