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说慈禧太后有什么电视剧 > 第71章(第1页)

第71章(第1页)

(2)现已筹得部分办报经费,康有为可以离京。

以上信息的传达,充分显示了光绪帝的良苦用心:康有为离京赴上海办报是先前的计划和正常的赴任,而并非临时举措,减少慈禧对此的怀疑。

随后的另一件事情,说明光绪帝明谕康有为离京是不得已而为:

光绪帝密谕康有为离京。

在颁发明谕的同时,光绪帝召见了林旭。林旭是光绪帝在七月二十日任命的四个军机章京之一,是维新变法的骨干成员。光绪帝命令林旭将一份密谕传给康有为:

&ot;朕今命汝督办官报,实有不得已的苦衷,非楮墨所能罄也。汝可迅速出外,不可迟延。汝一片衷爱热肠,朕所深悉。其爱惜身体,善自调摄,将来更效驰驱,共建大业,朕有厚望焉。&ot;(《戊戌变法资料》)

密谕中,光绪帝道出了自己的无奈与苦衷:

(1)督办官报是不得已的选择;

(2)好自珍重以徐图大业。

其实,明谕与密诏,说的是一件事情,那就是令康有为迅速离京。只不过前者是官样文章,在剑拔弩张的慈禧面前做做样子;后者可谓语重心长,既对康有为表露了深切的关怀,又对他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对康有为督办官报一事,在明诏中说的是理应如此,但在密谕里却阐释了自己的苦衷,所言可谓发自肺腑。

在慈禧回宫的晚上,光绪帝对身边的枢臣说:

&ot;朕不自惜,死生听命,汝等肯激发天良,顾全祖宗基业,保全新政,朕死无憾。&ot;(《清廷戊戌朝变记》)

光绪帝的一席话语已经深深地表露了他的心境:一方面,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处于危险境地;另一方面,他仍在力争变法。他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光绪帝对于慈禧的突然回宫和其将要采取的行动是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的。

慈禧的回宫,并没有断然终止伊藤走进紫禁城与中国皇帝会晤,八月五日的会面如期举行。没有更多的史料记载慈禧如此抉择的苦衷,但验之于这段历史的发展,有两点因素值得考虑:

首先,慈禧担心终止会晤会引起各国干涉。

慈禧清楚,自己虽然在撤帘归政后依然可以通过各项制度的规定对光绪帝实施有效的控制。然而,在自己的干预下,将大清皇帝已经公布的一项外事活动断然取消,不仅舆论对自己不利,而且还有可能引起在华列强势力的注意和干预。

第92节:&ot;母子&ot;反目(7)

【加入收藏】【发表评论】【文学论坛】【大中小】

其次,慈禧担心引起日本政府的不满。

慈禧清楚,虽然下野的伊藤已经不是日本首相,虽然伊藤以所谓的&ot;私人游历&ot;身份访问中国,但他日本&ot;维新名臣&ot;的特殊身份,使慈禧不能小视他的政治影响和社会能量。一旦在此事上草率处理,不仅会引起日本政府的不满,而且还有可能引起对中国怀虎狼之心的日本政府再次挑起事端。

因此,在纷纭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一次次绕过急流险滩的慈禧采取明松暗紧的方针,即允许光绪帝继续完成此次外事活动和其他的朝政安排,但对于光绪帝的言谈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或者说光绪帝慑于慈禧的淫威,对自己的活动和言语进行了约束。

因此,八月五日,光绪帝在接见伊藤博文和召见袁世凯的时候,表现出了许多异常的举动。

首先,在光绪帝于勤政殿接见伊藤时,据有的史料记载,慈禧不仅对光绪帝会晤伊藤的《问答节略》,也就是事先所拟好的谈话问题进行了审定,而且在光绪帝召见伊藤的时候,慈禧就躲在勤正殿所悬挂的帘子后面进行监视。对于这样的记载,我们很难核实它的真伪,但从会谈的时间及会谈记录上看,一场康有为精心设计的外事活动,已经没有了任何实质上的意义,完全成为一种礼节性的过场。

在会见一开始,伊藤就直接了当地谈起中国正在进行的变法问题,并对光绪帝的变法行动表达了敬佩之意。

伊藤说:&ot;外臣此次来华,系私自游历,非因公事,兹蒙陛下召见,深荷隆恩,不胜荣幸。陛下近日变法自强,力图振作,将来中国富强之业可立而待,外臣不胜钦佩,此实东方盛事,外臣归国述与敝国皇帝(天皇)知之,当必异常欢悦,愿陛下永保盛业,长享景福。&ot;

然而,光绪帝却没有就此话题谈及最近的变法,而是转移了话题,谈起了一些礼节性的话题。

帝:&ot;久闻贵侯大名,今得晤语,实为万幸。&ot;

伊:&ot;敬谢陛下褒辞。&ot;

帝:&ot;贵侯于何日起程?&ot;

伊:&ot;于一月前就道,曾在朝鲜勾留旬余。&ot;

帝:&ot;一路平安否?&ot;

伊:&ot;蒙陛下福庇,一路平安。&ot;

光绪帝在会见中,只有几句涉及到中国变法,他说:

&ot;我中国近日正当维新之时,贵侯曾手创大业,必知其中利弊,请为朕详晰言之,并祈于总署王大臣会晤时,将何者当兴,何者当革,笔之于书,以备观览。&ot;(《戊戌变法资料》)

从以上会谈内容的节选中,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绝非是光绪帝急于接见伊藤的初衷。事前,康有为将伊藤推荐给光绪帝作为变法的顾问,想必光绪帝对这次会晤寄予很高的期望,然而光绪帝在会见的言语间所表现出来的用礼节性的寒暄来敷衍此次会见,尤其是在会谈中不接受伊藤面谈对中国变法的想法,反而要求他写出书面的意见并转呈,这种舍近求远的举措,不合常理,应该属于光绪帝问话多有不便,或者百般无奈。此时,光绪帝已经难控大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