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惟录》里记载南明几个朝廷的覆败都归之为&ldo;天&rdo;,其实,完全是人为
的。只要郑成功以主力配合李定国,广东必下无疑,尚可喜、耿继茂难逃孔
有德的下场。李、郑联军如能收复广东全省,明清局势就将大不一样。长江
战役中,明军在水师上占了绝对优势,又有清统治区内大批复明志士的准备
接应,西面可以投入的兵力也相当多。除了孙可望指定由刘文秀统军攻常德
或岳州顺江东下以外,夔东十三家军队所处的地理位置极为有利,战斗力也
非常强。直到清军进占云南(1661年,顺治十八年)以后,张煌言还派职方
司吴去郧阳同十三家联络力图扭转败局1。上文也提及1654年长江战役时
钱谦益同文安之有书信往来,那末,为什么夔东十三家的军队没有采取行动
的任何迹象呢?看来也是拥明势力内部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同心合力,孙可望
作为永历朝廷的实际行使最高权力的人物,没有做好协调工作当然要负主要
责任。
1王思任《王季重十种》,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三十五页《颂节录序》。
1《张苍水集》第一四八页《送吴佩远职方南访行在兼会师郧阳》。
第四节郑成功与&ldo;三入长江&rdo;之役的关系
上文已经指出,1651年(顺治八年)清军攻破舟山后,鲁监国在张名振
等统率的军队护航下借居于郑成功控制之下的金门、厦门一带。郑成功有意
把鲁监国的兵将收编,遭到抵制后,双方保持一种联合大于摩擦的同盟关系。
1653年,张名振等的统军北上既是为了重展雄风,开拓抗清的新局面,也是
为了摆脱郑成功的控制。然而,郑成功却依然以上司自居,把张名振率军北
上说成是自己所派。这在前引致李定国信里和永历朝廷给徐孚远等的诏敕里
可以看得很清楚。郑成功藩下的文人按照这一口径记述长江之役毫不奇怪。
如阮旻锡说:永历七年(顺治十年,1653)&ldo;赐姓驻厦门,遣前军定西侯张
名振等率水师恢复浙直州县,并遣忠靖伯陈辉等一齐进入长江。&rdo;1杨英《先
王实录》所记大抵相同。后来的史家受其影响,都采取了这种说法。温睿临
《南疆逸史》卷五十四《郑成功传》云:&ldo;张名振、陈辉之入长江也,焚粮
艘,夺战舰,舟至金山,望祭孝陵,金陵闻之震动。&rdo;徐鼒《小腆纪年附考》
卷十八记:&ldo;是年(顺治十年)春,名振请兵北上,与之兵二万,粮三艘。&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