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上海弄堂咪道有几家店 > 第73章 为难了(第2页)

第73章 为难了(第2页)

弄堂里的人虽然还是叫伊张老师,张老师已经是一个校工了,一个能看外文书,能写科研论文的人,只好一天到夜在小学里搬搬垫子,给皮球打打气……在弄堂里,扫扫弄堂,跟在群众屁股后头,赶麻雀,拍苍蝇,灭蟑螂……还不如家庭妇女,阿姨妈妈们。张老师这个称呼,被人一叫,就会像一根刺,天天戳伊的神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老师有过心灰意冷,有过自暴自弃,还有过想死的念头,以求一了百了。

终究,张老师还是苦熬着,因为,伊记得有个名人讲过:人不求轰轰烈烈地死去,但求卑卑微微地活着。张老师在狭缝里求生,早上的晨读,研究外文资料。熬夜研究,写文章。白天在弄堂里忙进忙出,赶麻雀,拍苍蝇,灭蟑螂……一样不缺席。每天排队买早点,一家一户送货上门,还上了光荣榜……终于熬出了头,看到了结果。

前两天,上头刚刚通知,正在考察伊,考察结束,就要要调动伊到科研所工作,眼看就要熬出头了,可以去做日思夜想要做的研究工作,现在是关键辰光。要紧关头,伊哪能还敢造次呢,一不小心,就会鸡飞蛋打,失去千载难逢的机会

这两天,弄堂里又传说起来,上头就要来弄堂里来调查张老师了。

其实,这种调查叫“外调”也叫“政审”。老早点,无论提干,入党,还是调动到重要工作岗位,比如进科研单位,比如到国防工业单位去工作,都要经过“外调”。

“政审”“外调”就像过五关斩六将,一道一道关口都要走过来了,譬如到出生地,查清侬的三代,譬如到居住地,看看群众对侬的反映,譬如审审侬老早做过的所有事体。侬想,人哪能会没有毛病,人哪能会没有出过纰漏,只要查,一不留神,总归会查出毛病。结果,有不少人,眼看胜利在望了,临了临了,不晓得哪一关出了毛病,功亏一篑,被打入冷宫、一辈子完结。

像张老师居住的这条老弄堂里,从来也没有出过大人物,啥叫“外调”?啥叫“政审”听也没有听见过,只晓得张老师要高升了,要“调查”张老师了,就成了弄堂里的大事体了。

弄堂里,没啥事体的辰光,大家侬好我好,大家都好,一团和气,像一家人家一样。一有事体,大家马上就会变了一张面孔,我轧侬,侬轧我,非要轧出点事体来不可,比方讲,平常和张老师谈得来的人,想帮张老师讲讲好闲话,在张老师面前显摆显摆,讨好讨好,显出自家的重要性。不过,讲好闲话也是要有回报的,这份人情债张老师今后肯定是要还的。

平常和张老师讲不拢的人,就想戳戳壁脚,扳不倒侬,也要叫侬像吃了只苍蝇一样,恶心半天。

还有天生有眼红毛病的人,一听张老师要高升,心里就会不舒服,自觉不自觉地伸伸脚,想绊人家一跤。

于是,外调的人还不曾来,事体在弄堂里,已经弄得沸沸扬扬,众说纷纭了。张老师也变得像唐僧肉了,一弄堂的人,有咬没咬,人人都想来咬上一口,尝尝唐僧肉的咪道。

等到"外调"终于到弄堂里来了。意外的事体也接踵而来,让弄堂里的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真正的"外调"和弄堂里人们的猜测大相径庭。外调人员既没有召开居民小组会,没有找居民小组长,也不是所有都有机会讲上两句闲话的,大家有点落寞,

外调的人一来,先进了"黄伯伯"的家门。

弄堂里的人眼睁睁看着外调人员进了“黄伯伯”的家门,忍不住一声叹息:啥人不好寻,要寻黄伯伯?寻只"戆棺材"。

也有人讲,当然要寻黄伯伯,他是码头工人,文化虽然不高,不过解放前就是护厂纠察队,用生命保护过国家财产,解放后,不当干部,执意做码头工人。凭这点就配得上是党和国家的基本群众,而且和张老师住对门,对张老师最了解。所以,当然要听听黄伯伯的意见。

啥人晓得,外调人员在"黄伯伯"屋里一坐下来,黄伯伯就紧张得不晓得从啥地方讲起了。

外调人员就讲:"不要紧的,随便讲好了。有啥讲啥。"

黄伯伯一听说可以随便讲,就放心了,而且真的随便讲了,伊一讲,就讲了老长的一大篇。

黄伯伯讲:"我是个老实人,照弄堂里的说法,比较戆,不当干部当码头工人,屋里小赤佬养的得多,家境就从小康,一路跌落到了困难户的地步,香烟老早戒掉了,就想吃口老酒,吃的也不算好酒,通常都是一角几分一斤的散装“绿豆烧",菜也寒酸,总逃不过油氽花生、猪头肉。即便是吃一次老酒,也算桩大事情了,我晓得张老师是好人,一吃老酒就一定要想到张老师,总想要叫上张老师来咪一口。人家张老师是有文化的人,从来不嫌鄙我大老粗,也不嫌鄙我的老酒蹩脚,一喊就来。大家都晓得的,谈得来的人一道吃老酒才有味道。张老师也总是有叫必到。我晓得张老师的心思,体贴我屋里小赤佬多,趁机想接济我一下,每次来,总归带上好几样菜,要是平常,我会一口回绝的,穷就穷自己的,哪能拖累别人。喝老酒的辰光,酒肉不分家嘛。就睁只眼闭只眼了,收下来,好让屋里小赤佬开开洋荤。不晓得啥道理,我们两人论文化层次,生活品味都并不在一个档次,阿拉说说喝喝,能消磨好几个钟头,讲的讲的却总能对得上路,这就是讲,张老师联系群众。酒过几巡,已经满脸通红,我讲闲话也不太连贯了,还不不能尽意。总归特别想要和张老师讲一句心里话,我跟伊讲:张老师,侬在弄堂里,是好人,能人,样样都好,样样都能,肯帮人,我晓得侬肯跟我吃老酒,其实是看得起我,想帮我。我心里是明白的,我一辈子都记得的……俗话说酒后吐真言,我晓得我讲的是真心话。"黄伯伯讲着讲着,眼睛湿润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黄伯伯讲的闲话有点乱,但是讲的是真情,讲的是心里闲话,外调人员都认真记了下来,还要黄伯伯签了字。黄伯伯一笔一画写得特别认真。

外调人员前脚刚走,一群没能讲上闲话的人后脚就寻黄伯伯打听调查点啥。黄伯伯是老实人,把经过一五一十都讲了。大家听得差点没笑掉大牙。翘起大拇指调侃黄伯伯:"人家来调查政治,侬讲吃老酒,算侬厉害。”

也有人忧心忡忡地拍拍黄伯伯的肩膀:"黄伯伯,这记侬闯穷祸了,啥格不好讲,光讲和张老师吃吃喝喝,搞庸俗化。侬不是在贬低张老师嘛!黄伯伯侬害人啊!"

也有人讲:"我讲对伐,张老师不能开心得太早,蛮好的事情也要出纰漏,更何况黄伯伯诚心是在戳壁脚。想要张老师的好看。"

所有的闲话,让黄伯伯听后,像当头挨了一棍子打,差点要晕倒过去。

黄伯伯晓得自己讲错闲话了,被人讥笑不会讲闲话,倒也没有啥,黄伯伯担心,生怕讲错了闲话,害了张老师,惶惶了好几天,茶饭不香,困觉难眠,想想就后怕……

黄伯伯决定要去找张老师道歉,并讨教能否把谈话记录讨回来……

黄伯伯寻到了张老师,一见张老师,眼泪水流出来了,讲:“张老师,我犯错误了,人家讲我害了侬。”

张老师听了黄伯伯讲了事体的前因后果,心里有点难过,五味杂陈。这桩事体是祸还是福也讲不清爽,只觉得弄堂里绝不是世外桃源,处处还是要小心处事。

喜欢上海弄堂里吃泡饭的咪道请大家收藏:()上海弄堂里吃泡饭的咪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