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不容青史尽成灰·两汉卷 > 第387章(第1页)

第387章(第1页)

客观上讲,明朝的&ldo;分榜&rdo;制度,积极作用确实不少,比如普及文化教育(提高落后地区考生的学习积极性),平衡政治关系,乃至维护国家统一(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科举制度)等等。而负面作用也不容回避,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明朝官场&ldo;老乡政治&rdo;的推波助澜。

自&ldo;南北榜&rdo;划分之后,明朝官场上的官员关系,除了师生关系外(座师与门生),老乡关系也呈越演越烈之势,同期中榜的考生,地域之间的亲疏尤其明显。甚至同榜而出的考生间拉帮结派,也渐成常态。明朝万历时期大臣邱瞬就曾总结道:&ldo;而今朋党有三途,同榜而出为其一,座主门生为其二,同年而出为其三。&rdo;&ldo;乡党&rdo;关系,反而凌驾于师生关系之上。万历末期至天启初期令后人诟病的&ldo;党争&rdo;,朝中分为&ldo;齐党&rdo;&ldo;楚党&rdo;&ldo;浙党&rdo;相互攻击,&ldo;分榜&rdo;制度,确是为其温床之一。

第六章谁有资格接朱元璋的班

【一】

谈历史,历朝历代的皇子&ldo;夺嫡之争&rdo;无不吸引眼球。时至今日,在琳琅满目的各类或&ldo;正史&rdo;或&ldo;戏说&rdo;的历史剧中,从来都是&ldo;永恒的主题&rdo;,很精彩,却多是戏说演义。

朱元璋时代,诸皇子的夺嫡之争,更为后世人所观注。因为这场勾心斗角数十年的权力游戏,最终演变成一场席卷中国北方,兵连祸结达3年的内战‐‐靖难之役。因之被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尤其多:造反自立,历经苦战最终篡位成功,坐拥天下的皇四子‐‐后来的永乐皇帝朱棣;龙御天下,却昏招频出,最终以全国之地败于地方诸侯,兵败如山倒,失去龙位并至今下落不明的皇太孙‐‐建文皇帝朱允炆。相形之下,在洪武朝时代最早被立为&ldo;接班人&rdo;,担任储君数十年却最终英年早逝的朱元璋长子‐‐大明懿文太子朱标,长久以来是一个被关注不多的人物。

抛却&ldo;戏说&rdo;的虚构,解读洪武时代诸王夺嫡的来龙去脉,必须从这位皇太子开始。

【二】

朱标,朱元璋长子,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生人,元至正二十七(公元1367年)年被立为世子,次年大明开国,年号洪武,&ldo;顺理成章&rdo;地成为皇太子,从此开始了长达24年的储君生涯,洪武二十五年病逝,年仅37岁。洪武三十一年,其子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尊奉其为明兴宗,陪葬于南京明孝陵。

这位英年早逝的皇储,一生有太多引起后人争论的话题,比如他的出身问题,《明史》记载其为马皇后亲生,从清末开始,以潘柽章为代表的学者提出异议,认定其生母为朱元璋侧室李淑妃,时至今日,依旧各执一词。

未引起世人太多争论的,是这位储君的形象,在大多数有关他的评价里,朱标是一位体弱多病,怯懦胆小,知书达理,优柔寡断,在朱元璋的阴影下战战兢兢一生的可怜太子。这个形象,一方面来自朱棣篡位登基后,&ldo;御用文人&rdo;们在史书上对其的刻意&ldo;抹黑&rdo;,另一方面也拜他那位&ldo;合法&rdo;登基却痛失天下的儿子‐‐建文帝所赐,后人总结建文帝失败的教训,也就自然而然把身为其父的朱标看成一类。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还是让我们仔细梳理一下朱标的储君生涯吧。

【三】

朱标初立世子,是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亲手选定了刘基、章溢、叶琛、宋濂4位当时名儒为其老师。同年冬天,令朱标以长子身份,回凤阳老家祭祀祖先,行前谆谆教诲,要朱标&ldo;访求父老,知我创业之不易&rdo;。可见,早在大明开国前,眼光长远的朱元璋便利用各种机会,对其悉心培养,寄托厚望。

而从朱元璋的&ldo;培养&rdo;方式看,我们不难了解朱元璋期待的是一个怎样的继承人。台湾学者李光涛对此的评价最为到位:朱元璋对于继承人的期待,与他自比&ldo;汉高祖&rdo;分不开,在他打天下的每个步骤上,都事事以汉高祖为师,对于储君的培养更不例外,戎马一生的他,希望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开创属于大明朝的承平盛世。

而从实际情况看,确实如此。朱元璋为朱标礼聘的先生,多为当时的&ldo;大儒&rdo;,后来大明开国后,朱元璋更是费尽心思,在内宫设&ldo;大本堂&rdo;,苦心搜罗各类图书,并招揽天下名儒为朱标授课,选拔青年才俊与之伴读。他还制定严格的太子行为章程,让太子举手投足,待人接物,都要按照儒家礼法行事。但朱元璋并不想把儿子培养成&ldo;酸腐文人&rdo;,多次训诫宋濂等人要&ldo;用实学导之&rdo;,又选拔一批颇有政望的能臣干吏,担任太子宾客,定期讲解治国之道,其中就有我们前文提到的韩宜可。平日里&ldo;忆苦思甜&rdo;教育也抓得紧,经常借用一切机会向儿子回忆创业时期的艰难,而担任太子东宫官僚的,是大明王朝开国时期的文武两大支柱:文官之首李善长,武将之首徐达。

由此我们也可总结出朱元璋对&ldo;接班人&rdo;的基本要求:宽宏仁德,礼敬贤臣,却要治国有方,睿智通达,更要行为正派,体察下情,深味民生,与民休息。纵览之下,这实在是一个儒家思想里&ldo;仁君&rdo;的范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