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近代中国史纲港版 > 第16章(第1页)

第16章(第1页)

以上是马戛尔尼返国后二十年间,中英间的不快事件。英政府再应东印度公司之请,决定再派大使来华,人选为阿美士德(williapitt,lordaherst),主要使命为确定公司在粤权益,中国不得任意停止贸易,英人得自由与华商买卖,推广口岸。使团的规模不似上次之大,贡品不似上次之多。大使之外,有副使二人,其一为曾随马戛尔尼到过北京、现任公司大班的小司当东(siretstaunton),是一位中国极不欢迎的人物。前次大使的派遣,事先未征得中国同意,此次北京得悉消息之时,阿美士德已将至大沽。此为英国有意为之,使中国无从拒绝。鉴于以往英国的行动越轨,北京对于英使的再来,自多疑虑。

一八一六年(嘉庆二十一年)八月,阿美士德行抵天津,嘉庆派了两位大员照料。如马戛尔尼一样,阿美士德亦不肯跪拜,嘉庆定要他遵行。定期觐见的早晨,经过长夜奔驰,阿美士德被带至圆明园的宫门附近,仍拒行跪叩之礼。照料的大臣捏奏正副使&ot;猝然患病,不能行动&ot;。嘉庆以&ot;中国为天下共主,岂能如此侮慢倨傲?&ot;立予逐回。当天阿美士德离开北京,失败甚于马戛尔尼。是后中英的龃龉有加无已。其荦荦大者,有一八二0年的交凶案,英船以退出广州相抗。有一八二九年的债务案,英船以不进口要挟,中国亦准备断绝英人通商,相持三月之久。二百余万两的债务虽照例于行用内清偿,而为数略同的新债又生。

另一严重争执为&ot;番妇&ot;案。一八三0年东印度公司大班携眷坐轿,入住夷馆,粤督限日离去,否则派兵驱逐。大班即招来武装水手抵抗,公然指责中国官吏妄用权势,后果正复难测。经行商调解,英妇退回澳门。事为一位粤籍给事中所知,据以奏闻,斥英人&ot;自恃富强,胆大妄为&ot;,&ot;控制之方,不可不稍从严峻&ot;。粤督重申禁令,不准番妇居住夷馆及夷人乘坐肩舆,夷商如有事须赴总督衙门禀控,应将禀词交行商代递。

十七世纪中期以后,每年来粤的欧洲商船约三十至四十只,以英国为多。至十八世纪前期增为八、九十只,属于英国东印度公司者约二十只,俱为一等大船,港脚船约三十只,十之五六为大船。十九世纪初,美国的对华贸易进展最速,每年三十余只,十之八九为二三等船。印度的英国商人为推广通商地区,港脚船不时私来福建、台湾。一八三二年,东印度公司亦命胡夏米(hughhailtonldsay)北航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登州,传教士郭士立(即甲利,插rlesgutzlaff)同行,调查沿海情形,要求贸易,并散发文告,申述在粤所受欺侮,说明英国的国势不可敌视轻蔑。地方官照例不准进口,但私与相通者仍众。胡夏米、郭士立认为北方人民乐与外人买卖,官府既无实力,亦不认真执行禁令。中国武备废弛已极,如要发展贸易,非口舌所可达成,势须诉诸武力。

第二章西力冲击(上)(一八三〇至一八五〇)

第一节 中英争端的扩大

一、英国的新举措

海运大开已三百年,中英的接触已两世纪,彼此互感不满。中国虽无调整之意,英国则已不耐,认为非变不可。十九世纪初期,英国工业革命渐次完成,机器化的生产大量增加,市场固待开扩,原料亦须争取。同时交通革命方兴未艾,火车开始行驶,轮船利于致远,自欧洲东来时间缩短,一时虽不能大量使用,要为时不久。制海权业已掌握,军备日强,印度早为所有,一八二四年又占领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加坡,控制了东入太平洋的海道要冲,在在使英人不安于现状。地大物博的中国门户必须进-步地打开,中西的关系必须修正,无论中国是否情愿,已是势在必行。

过去英国的东方贸易,由伦敦商人组成的东印度公司独占,利益归其独享。当英王给予特许状时,尚无大异议。十七世纪末年,渐不受尊重,十八世纪曾遭抨击,印度的散商(港脚商)同声应和,主张自由贸易。因工业革命而新兴的英国工商城市,反对公司尤力,经济学家亦高唱放任论。一八一三年,英政府取消了公司在印度的专利权,仍保留对华贸易特权。新兴的工商城市继续指责公司业务未能适应新工业产品的销售,近年对华商务停滞,而采行竞争制度的美国,一八一八年以来的对华贸易额则增加一倍;公司在印度的专利权废止后,十五年间,贸易额提高三倍,马来海峡提高四倍,凡此均为独占制度为害的明证。公司辩称,对华贸易之无大进展,是因为广州公行的垄断,中国口岸的限制,和苛索与重税,如果施行自由贸易,中英纠纷势将益多。这些理由并不能缓和各方面的情绪。一八三一年,国会改选,工商业城市获胜。一八三二年新国会通过自一八三四年(道光十四年)起,废止公司的在华专利权,所有英国臣民均得于印度洋、太平洋自由经商,设商务监督于广州,代理以往公司大班的职权,管理在华英商,并有裁判权与征税权。

在一八三三年,英王任命了一位上议院议员、海军将官律劳卑(williajohnnapier)为驻华商务监督,左右副监督各一人,遂由东印度公司的对华关系,转变为英国政府的对华关系。过去的中英关系大体是由公司董事会与驻粤大班主持,事事以商业利益为前提,今后则归于英政府与商务监督主持;除了商业利益,尚须顾及国家的地位和监督的身份。换言之,今后中英的关系已具有政治性,由局部的渐转为全面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