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品盒装的是玻璃彩球!
&ldo;完了,完了!把地球仪送走了!&rdo;陈焘洋脸色乍变,哀叫不迭。
&ldo;两只贡品盒都是紫色,都标有四十四号。&rdo;
&ldo;四四,不是死死吗?寿山有大难啊!&rdo;陈焘洋的声音在颤抖,带着哭音。
怎么会出这种事?出贡那天,陈寿山与蔡逢源等行商在贡船接应,潘振承等洋行伙计做下手。陈焘洋陪邬贵在地库验贡出贡。地库四面无窗,只有几个透气暗孔。邬贵大病初愈,验过玻璃彩球,便感到气憋胸闷,由陈焘洋陪他上会所客厅饮茶。陈三与关吏继续在地库验贡出贡,另有几家洋行的伙计打下手,他们把检验过的贡品包装好,搬到十三行码头的贡船上。按惯例,只能到内务府才能启封。差错很可能出在陈焘洋与邬贵离开之时,人多手杂,很容易出差错;若有人蓄意调包,也很容易得逞。不管有意无意,地球仪送往京师就是大错,是否犯忌且不论,送去的贡品就与贡单不合,因为贡单注明四十四号贡品是玻璃彩球。
&ldo;振承,这是谁干的,会不会是严济舟?&rdo;陈焘洋执着潘振承的手。潘振承感觉到东主浑身颤栗,肌肤冰凉。
&ldo;东主,当务之急,是带上玻璃彩球追赶少东主,换回地球仪。&rdo;潘振承惟恐加剧东主的恐慌,始终保持镇定,&ldo;晚生数次贩茶到蒙古,学会了骑马,如果东主放心,晚生愿去追赶少东主。&rdo;
陈焘洋静下神来,与潘振承分析寿山的行程。按日期推算,稍慢的话,贡船还在金陵一带的扬子江;稍快的话,贡船该进了苏鲁交界的北运河。陈焘洋作最坏的打算,就算寿山先一步赶到京师,在内务府误送地球仪,随后赶到的潘振承带来与贡单相符的玻璃贡品,便有回旋余地。
两人急急出了地库,陈焘洋去镖局借骡子。潘振承来到藤器店,叫藤匠按他的要求赶制一只硬藤背篓,将装有玻璃彩球的贡品盒放背篓里,在空隙塞上柔软的藤皮。潘振承赶到大北门,东主牵着骡子在等他。陈焘洋将一只褡裢交给潘振承。他有许多话要交代,欲言又止,扶住潘振承的肩头,哽咽道:&ldo;振承,老夫拜托了,快去吧。&rdo;
潘振承跨上骡子,疾驶朝北奔去,转瞬消失在苍绿的白云山下。
祸从天降
九月十日,陈寿山护贡来到京师。
天高云淡,晴空湛蓝,秋日下的紫禁城金碧辉煌。街市倒不见得比广州热闹,却处处飘逸着贵胄之气,不像广州那般奢靡浮华。陈寿山五年前来过京师,父亲担任护贡使,寿山仅是一名未挂号的随从。寿山从没想过自己会担当护贡大任,深知责任重大。临行前父亲有交代,贡品必须在第一时间交验,否则存放在客栈,既不安全,还有违&ldo;星夜送京&rdo;的圣谕。陈寿山叫陈三先去广东会馆定好客房和膳食,特意关照一定得煲老火汤,这一路过来,未吃过一顿可口的饭菜,别说能喝上广东口味的老火汤了。
陈寿山带镖师直接护贡来到皇城外。验牒搜身后被带进皇城东南的南池子,内务府的库房和作坊大都设在南池子。验贡在御库签押房,由内务府总管大臣图尔海亲自收验洋贡。
陈寿山向图总管行三跪九叩大礼:&ldo;图大人万福!粤海关协办、十三行末商陈寿山奉策关宪关谕,护送洋贡至京,恭请图大人验贡。&rdo;这套谦词,是陈焘洋精心编排的,在不损害粤海关主持朝贡的前提下,暗示十三行乃洋贡的具体操办方。
图尔海是满洲正白旗人,佟佳氏,十六岁进内务府当差,由小小书吏做起,三十年后熬到总管大臣的位置上。五年前陈焘洋带儿子上内务府交验贡品,图尔海的身份是广储司总管郎中。广储司下设银、皮、瓷、缎、衣、茶六库,掌其收支出纳,御用物品无所不包。六库之下设有银作、铜作、染作、衣作、绣作、花作、皮作等众多作坊;江宁、杭州、苏州三处织造也隶属广储司。广储司是七司中唯一设总管郎中的司,内务府每年由一名总管大臣轮值。
陈寿山趁机打量权重位高的总管大臣。图尔海仍是那张熟悉的老驴脸,几年不见,面相一点也没显老,还红润了许多。那对三角眼丝毫没变,眼仁骨溜溜带动着心机一块转动。图尔海招呼太监侍奉陈寿山茶水,面带微笑充满慈爱。图尔海关切地问陈焘洋大人的近况。陈寿山说父亲年迈体弱,不堪舟楫劳顿,故而叫他替父护贡。图尔海说他珍藏两支长白山老参,晚上叫家人送到陈兄下榻的客栈,陈兄带回广州,煎水给令尊服下。陈寿山顿感一股暖流涌上心田,满腹感激的话噎在嘴边,不知从何说起。
叙过旧情,召进一个骨瘦如柴的老叟,他身后跟着数个差役。陈寿山奉上贡单,老叟捧着贡单尖着嗓子唱:&ldo;一号贡品,英吉利镀金自鸣钟,东印度公班夷目文森敬奉。&rdo;
陈寿山愣怔着,老叟满脸茂盛的胡须,怎么像太监尖细的嗓音?图尔海看出陈寿山脸上的疑云,笑道:&ldo;王书吏抠门,经常溜到太监灶头偷食,吃出娘儿腔了。&rdo;屋里的差役和镖师也都笑了起来。气氛轻松愉悦,图尔海稍许瞅一眼贡品,说一声&ldo;中&rdo;,就算通过验收。陈寿山想起五年前交验贡品,总管大臣海望戴着老花镜,一只彩蛋要看老半天,生怕洋人描上什么触犯天朝忌讳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