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帮尖:1差不多。2好。||1是“傍肩”的别写:接近顶头,所以指差不多。2是“傍尖”的别写:接近顶端,所以指好。陇东话此词没有2义。银川话作“帮肩”,也没有2义。
瓤:性格软弱。||本字是“穰”,本指禾杆之类的软柴,与指木头的硬柴对言。所以可以比喻性格软弱。陇东话把性格软弱、身体虚弱或不结实的东西,用“穰”、“柔穰”来说。
杭……杭……:一会儿……一会儿……||本字是“行”。
169。炕者:口渴想喝水。||本字是“亢”:干旱。北周庾信《和李司录喜雨》:“纯阳实久亢,云汉万昭回。”唐皎然《同薛员外谊久旱感怀》:“皇天鉴不昧,愐想何亢极。”《广韵》:“亢:旱也。”
183。生活=松毫:毛笔。||也是甘肃张掖方言。清黎士宏《仁恕堂笔记》:“甘州人谓笔曰生活。”理据及难知道,而根据西宁话“松毫”可知,当是“生活”是“牲毫”的谐音,指一般用羊毛做成。“松”是“牲”的别写。
40。打先:打哈欠。||“豁先”正是“哈欠”的音变。《说文》:“欠:张口气悟也。象气从儿上出之形。”《礼记。曲礼》:“君子欠伸。”《正义》:“志疲则欠,体疲则伸。”“欠”的这个意思,俗语一般按出气成声的大小说成“呵欠”或“哈欠”。“豁先”的“豁”相当于“呵欠”的“呵”。“欠”字轻读,音变成“先”。
100。久吉儿:新媳妇第九天开始作饭叫久吉溜儿,意思即长久聪明伶俐。||紧扣文字,其实是寓意久久吉利。这是从迷信说新娘有“红煞”而来的“改裁”说法。“利”字因“久”字而韵母同化。
145。砭:把物件别在腰里:把旱烟瓶~到腰里。||本字可以拟成“编”而声调有变。编,是把两个或多个东西结合起来。陇东话“把……编在腰里”,是个宽泛说法,可以指“别在腰里”,也可指暗藏在腰带、裤带里或内衣里。
灵翻:灵活。199。松翻:不费力气。||59。花范:热情,高兴。本字都是“泛”,指有广泛的适应性,不呆板。别的方言另有“活泛”词。
202。红溜溜:红得不好看。||“几几”是后缀“唧唧”的别写。
第三种,用字与词义无关,但不知理据本字,只能从俗而用同音代替字。这种字约有30个。
溜酒儿:青稞酿的甜酒。||“底”字位置上的字,应当表示是用青稞酿的,或这种酒的某特点,而都不能表示这两个意思。
5。是锏:钉在箱子上连接箱盖的折叶。||“锏”是古代车轴上嵌的小方块铁片,以缓减车轴的磨员,或指一种有棱无刃的武器。也应是同音代替。
14。溜马:用猪、羊的肠子装的香肠。||但该词典,“香肠:用猪的小肠装上碎肉和作料等制成食品。”不会是用“其马”专指用猪、羊的肠子装的,而用“香肠”专指用猪的小肠装的。应当是“用猪羊的小肠”句中遗漏了“羊”字。“其马”既不能表示“香”,也不能表示“肠”。
懒蛋洼:大腿小腿之间弯曲部位。||其实“蛋”字也是同音代替。
产:只,净。||在古代文献中词作“一刦”,而“刦”的意思是马没有鞍鞯。也与副词“只”、“净”不符,不是理据。
168。港:铲。||陇东话同义词读音如“广”,也是不知理据的同音代替字。
杠骚:超过适宜范围的行动。||“杠”字理据不知,“骚”是“稍”的谐音,以顶端指界限。
杠掉了:跑掉了。||为什么不以“杠:跑”立词条?是不是仅在“杠掉了”的说法中指跑掉了?
50。嘎嘎:小儿语。小儿的大便。
52。阿扎:哪里。||可比较,致扎:这里。奈扎儿:那里。可见“扎”是西宁话表示处所、地方的意思。这与西北许多方言的“这搭那搭”“阿搭”对应。
74。可:语气词。大致相当于“嘛”。
109。勒哇:在人面前故作姿态。||其实“勒”也应是同音代替字,175。阳儿麻嗒:头脑不清醒。||但对“阳昏:头脑不清醒。”却未标同音代替号。可比较《乌鲁木齐方言词典》:“佯杆:人因年事高,而产生的记忆力衰退、精神不集中等现象。佯佯杆杆:形容做事心不在焉、精神不集中、精神恍惚。”陇东话说“洋了”、“洋着呢”、“洋昏”,并有“洋届”的骂语。也都是理据不知的同音代替。
129。斜尕拉:斜着;你的帽子戴着~了。||单说“斜”字就能表示斜着,“尕拉”起什么作用呢?“向西斜、斜路、”等意思中是不是也这样说?其他词语中还有用“尕拉”的吗?从这样的比较也许可以得到本字的端倪。
63。破来筛个:破破烂烂。||其实“筛”也是别写。
94。来式:愚蠢粗鲁的人。||其实“式”也是别写。
27。来儿殿:男巫。29。糊来了:饭菜糊了。30。恶寧:垃圾。见吴溜:小孩听话。138。斩:1说闲话。2说大话。118。来:叼,咬。169。杠头:嫖客。||从这些字实在难以知道本字。而同音代替的表示也有问题。如“咕儿殿”,既然“咕”与“殿”不是本字,但“儿”却从何而知是本字呢?是不是译音词呢?“恶索”的“恶”若是本字,与“可恶”有什么联系呢?仅一个“斩”字,怎么能表示“说”、“闲”、“大”、“话”共四个字的意思呢?而该词典又有“斩大话:说大话”词条,则“斩”仅相当于“说”。也就是说对“斩”的词义解释并不恰切。
第四种,词属于谐音趣难词。用字有既不合宜的一面,也有合宜的一面。确实是有本字,而故意用虚假的同音代替字。这种情况不应该标同音代替号,而必应该在释义中指明谐音本字。正因为不能指明谐音本字,才误以为也是一般的同音代替。这种字约有26个。
10。皮板筋:脖子的戏称。||字面意思:脖子只有皮而无肉,所以是戏称。本字是“屄”,本是骂语,犹如以“屄嘴”“屄脸”作对嘴、脸的骂语。“板”未标同音代替号,其实也是不知理据的未标同音代替字。西宁话把脖子又叫:脖板。此“板”字相同。而“筋”却是“颈”的别写。
10。皮胆子:胆量。||脾,脾性与胆复说。字面意思是:胆是皮质的。
13。急喉麻:着急貌。||本字是:急候码抓。候,即“征候、症候、火候、兆候”等词的
“候”字,意思犹如说:样子、情状。“码”是接连的意思。一般说:急得乱抓。“抓”音变为。
大模失样:随随便便。||“失样”是“势样”的谐音。
45。拉老::杂事缠身,不能脱身。||是“拉牢”的别写:拉得牢牢的。
傻哩八吉:愚蠢。||“八”是“巴”的谐音:形容词后缀。如:冰巴巴的、森巴巴的、丑巴罗。“吉”是八即”的谐音,也是形容词后缀,一般是重叠式“唧唧”。把贬义的“傻”假意说成“吉”,而且是“八吉”,便是求趣。“哩”是语气词,这里是“里”的别写。
摸葫芦:无限度。||“摸”与“毛”同音,可见,应是“冒”的谐音:冒失。“葫”是“胡”的谐音,与“冒”复说。由“胡”字谐音而粘连成为虚假的“葫芦”。冒失、胡乱估计之类往往是无限度的。
头八、头口:马、驴、骡等牲畜。||头口:以“头”为单位的牲口。银川、陕北也如此说。元剧《退范叔》第二折:“这的是喂头口的草料。”可见是历史很久的词。“狗”是“口”的谐音。西安方言说“头骨”,便是“口”字轻读变音的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