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我的心是一面镜子节选阅读 > 第58章(第1页)

第58章(第1页)

18?《吐火罗文a(焉耆文)〈弥勒会见记剧本〉与中国戏剧发展之关系》

关于吐火罗文a(焉耆文)《弥勒会见记剧本》,我已经写过一些文章,或译释此书,或介绍吐火罗文。这些我在上面都已有所叙述,下面还会讲到。现在这一篇论文内容与上面已经讲过的和下面将要讲到的都不一样。我主要讲这个剧本与中国戏剧发展的关系,只能算是一个假设。

我在本文中先讲了《弥勒会见记》吐火罗文本与回鹘文本的异同问题。后者系由前者译出来的,但是前者中的一些舞台术语,后者都没有。前者在书名中明明白白地使用了&ot;剧本&ot;二字,后者则没有,但也有暗示是剧本的地方。

下面我讲到印度戏剧的来源问题,与木偶剧的关系问题。它与古希腊戏剧也似乎有点联系,&ot;幕&ot;字在梵文中有几个字来表示,其中之一是yavanikā,原意是&ot;希腊的&ot;。我又讲到,印度戏剧起源大概颇早;但是剧本则出现较晚,比古希腊要晚几百年。中国戏剧也有类似的情况,剧本出现极晚。最古的梵文剧本,未发现在印度本土,而发现在中国新疆。不管发现在什么地方,它总是印度的作品,这一点是不容怀疑的。同样发现在新疆的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剧本》,则是另一种情况。吐火罗文虽然是印欧语系的语言;但是,残卷只发现在中国新疆,我们不能不说它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文字;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剧本,也只能说是中国的剧本。

讲到中国戏剧起源的问题,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ot;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ot;他接着又讲到俳优之兴远在巫之后,优多以侏儒为之,主要任务是插科打诨,与印度戏剧中必不可少的丑角,几乎完全相同。王国维在下面又说道:&ot;盖魏、齐、周三朝皆以外族入主中国,其与西域诸国交通频繁,龟兹、天竺、康国、安国等乐皆于此时入中国,而龟兹乐则自隋唐以来相承用之,以迄于今。此时外国戏剧当与之俱入中国,如《旧唐书&iddot;音乐志》所载拨头一戏,其最著之例也。&ot;我认为,这个意见很值得重视。它同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剧本》有什么关系或联系,我现在还说不清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第96节:回到祖国(49)福哇txt小说

最后,我列出了一些印度古代戏剧和中国古典戏剧、特别是京剧之间的相似点,这些点我在上面已有所涉及。

一,韵文和散文杂糅。二,雅语和俗语结合。在中国京剧中小丑和员外官员的话是不同的。三,剧中各幕时间与地点随意变换。四,都有丑角。五,印剧有开场献诗,华剧有跳加官。六,结尾大团圆。七,舞台,印剧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华剧一般是四方形。八,歌舞结合。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想法。

19?《〈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序》

陈寅恪先生是一代史学大师。据我的拙见,一代大师必须能上承前代之余绪,下开一世之新风,踵事增华,独辟蹊径,不能只拾人牙慧,墨守成规。寅恪先生正是这样的大师。他不但精于考证,而且重视义理。他常用佛家的&ot;预流&ot;二字,其含义也就是王静庵先生所说的&ot;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新学问&ot;。先生还常说&ot;发前人未发之覆&ot;,这些他都身体力行。

20?《祝贺&ot;齐文化专号&ot;》

在过去,学者们往往笼统谈所谓&ot;齐鲁文化&ot;,其实细细推究起来,二者还是有区别的。齐文化的中心就在目前山东淄博市范围以内。无论是文献资料,还是考古发掘,都证明此地过去有水平相当高的独特的文化,值得我们去探讨。

21?《〈生殖崇拜文化论〉序》

赵国华著的《生殖崇拜文化论》,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书。他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观点,反驳了许多前人的学说,发前人未发之覆。虽然还不敢说他的论点完全都能成立,但是他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令人耳目为之一新。许多具体的例子,我都不加以列举,请读者参阅赵国华原书。

我认为,赵国华最有意义的贡献,是他着重引用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一段话:

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

这是很有名的一段话,我们都读过。可惜受了某国的影响,亦步亦趋,只敢谈第一种生产,而不敢谈第二种生产,即人类自身的生产。赵书力纠此弊,提出了&ot;生殖崇拜文化&ot;的论点,大谈第二种生产。可他并没有忘记第一种生产。他反对西方一些学者的产食文化的理论,他说,他们没有意识到原始思维中食与生殖的关系,更没有认识到初民是将食服务于生殖的。

原始人民为什么崇拜生殖呢?赵国华的解释是出于对&ot;社会生产力&ot;和&ot;社会意志&ot;的考虑。我个人认为,这个论点是颇值得怀疑的。在那种最原始的生产条件下,靠食物采集或渔猎为生,&ot;社会意识&ot;恐怕是微乎其微的。我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用本能来解释。告子说:&ot;食、色,性也。&ot;&ot;性&ot;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ot;本能&ot;。&ot;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ot;就是这个意思。人的本能很多,&ot;食&ot;和&ot;色&ot;是其中最重要的。食,就是吃饭,目的是为了个体的生存。色,就是性交,生孩子,目的是为了个体的延续,为了传宗接代。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了不让任何一个生物的个体的本能无限制地发挥作用,造物主--如果有这么一个玩意儿的话--又往往制造一个个体的对立面--它的煞星,对它本能的发挥加以限制,否则任何一个生物都能够把地球塞满。总之,我的想法是:初民之所以努力生殖,之所以有生殖崇拜,与其说是出于&ot;社会意志&ot;,毋宁说是出于本能。

22?《我们的民族性出了问题》

民族性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是逐渐积淀起来的。我们的民族性里面积淀了很多好东西,这是不言而喻的。但也积淀了一些不好的东西,这也是无法否认的。鲁迅曾经指出的我们民族性的一些问题,至今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

23?《新博本吐火罗文a(焉耆文)〈弥勒会见记剧本〉1?81?141?13三张六页译释》

第97节:回到祖国(50)

这是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剧本》1?8,1?14,1?13三张六页的译释。对这种译释,我在上面已经介绍多次,这里用不着再重复。

一九八九年

这一年共写了长短不一、体裁各异的文章三十七篇,其中学术论文二十三篇。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关于&ot;奈河&ot;的一点补充》

一九八八年,在《文史知识》第十期上,项楚教授发表了一篇论文,讨论&ot;奈河&ot;的问题。旁征博引,对这两个字做了极为详尽的考证。项楚先生学问极博,而且学风也极为谨严。他的考证应该说是有极大的说服力的。但是中国俗话说:&ot;智者千虑,必有一失。&ot;项先生在这里也有了&ot;一失&ot;。我们知道,&ot;奈河&ot;是阴间地狱里的一条河,而&ot;地狱&ot;这个词在梵文里是naraka,音译一般是&ot;那若迦&ot;,译为&ot;奈落迦&ot;,非无可能。根据中国词语的省略习惯,把&ot;若迦&ot;二字省掉,就成了&ot;奈&ot;河。&ot;奈河者,地狱之河也。&ot;这一点问题也没有。查日本学者中村元的《佛教语辞典》,他正是这样注解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