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藏族人民对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最高的赞赏。
第21章兴办教育为西藏培养人材
徐爱民
为了培养各种翻译人才,更好地开展西藏地区的工作,1951年11月我军进入拉萨不久,就在仲吉林卡开办了藏语文训练班。谭冠三政委任训练班董事长,我任班主任兼政治办公室主任、党总支书记,李安宅教授任教务长,于式玉副教授任教育办公室主任,董振华任行政科长,张振元任供给科长。训练班主要学习藏语文,同时设有印度乌尔都文和尼泊尔文班,后来,随着形势发展,又开设了英语文和汉语文班。
●藏训班的组建
在开始向西藏进军时,中央和西南军区就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西陲文化院以及国民党蒙藏委员会散居在成渝两地的人员中,调请专家、教授10余人随我们进藏,这是能迅速办起藏训班的基本力量。此外,还在拉萨就地聘请了一些学者、宗教界人士40余人任教。教员中有:社会学专家李安宅、于式玉,精通英、印、尼、藏、汉语的专家谢国安(蒙族),精通藏语文和佛学经典的专家祝维翰、邓明渊,还有专攻藏语文的刘立千、张西申、傅湘老师,以及语言文字学专家金鹏(满族)、佛学专家韩镜清、社会学专家林耀华教授和研究生王勇,也先后在藏训班讲过学。
在创建藏训班的过程中,藏族上层高级知识分子察珠活佛、姜乐金公以及才旦卓噶等给予了支持。在他们的声望影响下,为我们就地聘请上层学者及其子女出来任教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开始在藏训班任教的有雪康吉仲&iddot;土登尼玛、霍尔康色、金钟&iddot;坚赞平措、汤麦&iddot;贡觉伯姆、车仁&iddot;仁钦卓玛、桑林&iddot;次仁白珍、桑颇&iddot;晋美、雀科&iddot;德央、赤旦布则、索朗班觉、央金卓嘎、江洛建、扬兼卓嘎、车仁&iddot;次仁央宗、错哥&iddot;德洋、贡嘎喇嘛、孜仲&iddot;强巴旦达以及英语文教员噶雪&iddot;登珠、三多仁青等,还有几位通晓汉语的回族教员,如马嗣信、丁毓明、马效麟。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义务教学,我们每月象征性地付给三四十元的酬金。酬金微薄,但他们感到能在藏训班任教负有政治声望,所以在教学上都非常积极认真。
各队都配有从康定、巴塘、理塘、德格、甘孜、昌都随军的藏族青年,也都成了当时协助教学的有力助手。藏训班学员共分5个队:1队系原军大八分校5队,290余人;2队是五十二师在昌都组建的一个藏语文学习队,有250余人;3队是由原军大八分校1、3、4大队部分学员组成的拉萨市委工作队,有260余人;4队由十八军独立支队(即西北西藏工委)各机关抽调干部组成,内有班禅警卫营一部分军队干部,有160余人;5队以西藏军区文工团一部为基础,并从司、政、后机关抽调了一些干部和一五四团进军江孜留下的47人,再加上本部机关工作人员和警通排34人,有214人。全校师生员工(不含当地藏、回族教员、社教班学员)共有1257人。这是当地统计的总数字。因社会部、市委、修路指挥部经常向我们借调学员出差,加之为要军区后勤部供给,调去机关工作的人员仍放在藏训班。因此,实际在校学习和工作人员约1100左右。学员中绝大部分是军队连排干部和地方一般干部,也有部处级干部数人。其文化程度,中学生占多数,也有一部分大专生和极个别小学生。由于专家、学者汇集藏训班,加之大、中学生占绝大多数,曾被姜乐金公在讲话中誉为&ldo;西藏当代的高级学府&rdo;。
当时住宿条件极差,教具除临时做几块黑板外没有其它东西。原国民党蒙藏委员会驻藏人员被驱逐后仅留下一张办公桌,流落在一家回族家里,我们买来后放在我的办公室兼卧室里。教育办公室买了两张矮方桌和一些卡垫。学员和工作人员都住在进藏途中用过的、破旧不堪的帐篷里,白天在露天坝上课,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大家为了开展西藏工作,为西藏人民服务而学本事,忍饥受冻,毫无怨言。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藏训班子1952年元月8日开始上课,到西藏军区成立后的2月中旬正式举行了开学典礼。那天,张经武代表、张国华司令员、谭冠三政委都到会讲了话。他们的讲话,对藏训班全体同志鼓舞很大,教员、学员情绪都很高。也有一个大学生情绪消极,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ldo;风沙弥漫夕阳斜,面对荒山看老鸦&rdo;。当时有的同志批评他散布消极情绪,他马上找我作检查,我说:&ldo;困难是暂时的,经过努力是可以克服的。&rdo;同时鼓励他振作精神,迎着困难上,希望他为西藏人民未来的幸福而努力前进。他听后又羞愧,又有信心地向我点头而去。从此以后这个同志果然变得比较坚强了。
●在自卫中坚持学习
我们进驻仲吉林卡后,西藏上层中的反动分子组织的伪&ldo;人民会议&rdo;就猖狂起来,在街上打人、抓人,调戏进藏女同志,以至发展到包围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张经武的住宅桑都仓。在此情况下,我们只有在紧急备战的前提下坚持学习。
藏训班全体同志白天学习,站岗放哨,夜间挖工事,修筑岗楼和暗堡,有时上午上课,下午备战。生活条件很差,每天两餐,吃的是西藏政府存放了几十年生了虫的马料‐‐豌豆。这就是鲁康娃&ldo;打不走解放军,饿走解放军&rdo;政策的写照。但这些并没有吓倒我们,相反同志们却团结得更好,干劲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