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子文在绕弯子,陈昌浩等着他的下文,他明白,承认现实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并不是悲观,而是一种冷静和勇气。
&ldo;主席,我认为这样大部队的行动是摆脱不了敌人跟追的,早晚被这群饿狼一口口吃掉……&rdo;
&ldo;你有什么好的主意吗?&rdo;
&ldo;如果部队分散打游击,&rdo;江子文仍不愿意照直说出来,他怕陈昌浩一口拒绝后就不好办了,必须先把理由说充分,&ldo;总部的首长们怎么办?目标太大了,一支小游击队是无法保证首长安全的!&rdo;
&ldo;你的意思是让我们离开部队?!&rdo;
&ldo;是的,只能这样。&rdo;
陈昌浩感到问题的严肃性,在部队危难之际,首长先离开部队,这在感情上是说不过去的!那对部队将产生什么影响呢?
不离开部队,会是什么后果呢?
陈昌浩沉默了好久,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
&ldo;这对部队、对首长都有好处。&rdo;江子文继续阐述他的主张,&ldo;保护首长安全,说实在话,这是部队的沉重负担。我是一个长期做保卫工作的人,很有感受。我们必须对首长负责,也就是对革命负责……如果敌人一旦知道总部首长留在军内,必然穷追不舍,给部队带来很大危险,行动笨重,很难适应游击环境,必须缩小目标!&rdo;
陈昌浩是精明的人,他当然知道江子文建议的合理性,但他仍需要江子文把理由说得更充分些,取得道义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庇护。不然,会被人误解为怯懦。
在七年前的鄂豫皖根据地时期,他坐上新缴获的敌机到黄安上空去撒传单扔炸弹时,就有不少人劝过他,这样的具有危险性的战斗任务,一个主要负责同志有没有必要去冒险?但他还是迈着坚决的步伐,义无反顾地登上了飞机。
后来,他要到皖西根据地去视察,中间隔着白区,他又要坐缴获的敌机去,又有不少同志劝他,这次与在黄安上空飞行不同,那是一个被红军包围的县城,这次却是飞越白区的上空。&ldo;那有什么关系?&rdo;他拍拍腰中的短枪,又要了两颗手榴弹,&ldo;他(指敌机驾驶员)不见得敢与我同归于尽!&rdo;
战争时的部队的政治工作者,他的崇高的威望的获得除了政治水平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勇敢,是身体力行。
在危难之时,首长率先离部队的决心是不容易下定的!陈昌浩不能不考虑:总指挥会有什么想法?这样回到陕北去,中央会有什么想法?上下左右的同志们会有什么想法?
&ldo;不,全军处在危难的时候,我不能离开部队。董振堂同志、杨克明同志、陈海松同志……都牺牲了,还有许多领导同志受了伤……不!我宁愿跟同志们一起战死!……&rdo;
陈昌浩动了感情,他刚才‐‐提到了各军的领导干部的伤亡,没有提到自己的夫人张琴秋。以她那样虚弱的病体,还有生还的希望吗?被俘,这对女同志来说是双倍的苦难,除了精神折磨非人的待遇终身的遗憾外,有多少女性能脱得了敌人的侮辱?
&ldo;不,不能离开部队!&rdo;他坚定着自己,甚至还产生了亲自上阵带队冲杀与敌人决一死战的渴望。
此时,天色已届黄昏,总部还没有赶上来,马场滩、康隆寺方向的枪声依然十分激烈。
现实与理智往往比感情更有力量,陈昌浩在一阵激情冲动过后,就陷入了利弊权衡……
&ldo;死,对一个革命者来说并不难做到,&rdo;江子文一心说服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他有信心做到这一点,因为劝首长离队的想法,在倪家营子突围前就已经萌生了,&ldo;问题是,死,并不是你的责任,你是负有重大历史使命的人……胜败是兵家之常,自古以来,即使数次全军覆没,只要将帅还在,就能东山再起。&rdo;
江子文虽然没有举出具体范例,这个道理却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历史知识异常丰富的陈昌浩的阻塞的思路推开了一扇窗。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这样的事例是比比皆是的,就连一代风云怪杰拿破仑在一八一二年远征莫斯科遭到惨败后,不也把几十万大军丢弃在俄罗斯冰天雪地的原野上,只带少数随从在寅夜之中脱险而去吗?
&ldo;也许你是有道理的!&rdo;
江子文继续提供他想过多次的依据:
&ldo;这次西路军的失败,在军事指挥上不能说没有缺点,可是,我们也打了很多胜仗,我们的失败主要是客观困难,让谁来指挥都是无法取得胜利的!&rdo;
这些话完全说到陈昌浩心里去了,他认为江子文分析得还不够全面不够透彻,主要精髓却抓住了。
我军以长征之后的疲惫之师,进行无后方的作战,粮弹匱乏,面对装备精良粮弹丰实兵源充足的敌人;以步兵对骑兵,再加上民情、气候、地理环境,再加上忽停忽走忽东忽西的拉来拉去……能造成敌人如此惨重的伤亡,能坚持四个多月的战斗,已是庶几无愧了!
如果把我军的困难一一列出,如果把敌方的优势条件也一一列出,那是很有说服力的!
这是一场悲剧,这场悲剧的成因正像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科学地阐述了悲剧产生的社会历史必然性,他们认为,悲剧冲突本质上是&ldo;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不可能实现&rdo;的矛盾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