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济:《跪坐、蹲居和箕踞》,《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4本,1953年。
2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半坡》,文物出版社。1963年,147页。
1《考古》1962年6期。
2《考古与文物》1983年5期。
3《考古》1975年2期。
4《文物》1984年11期。
5《文物》1975年2期,85页图九。
6《史记&iddot;殷本纪》。
第二章人口
夏商时期的人口问题,不外乎可纳为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两大彼此影响的不同范畴。由于缺乏准确可靠的夏商人口数字记载,此问题长期以来一直难于展开深入讨论。但是随着当代考古学的进展和出土文字资料的充实,在方法论上借重于多种学科的理论实践手段和研究成果,廓清夏商人口问题的迷雾已渐具条件。本章试对存在于上古社会的人口清查统计之特色,以及夏商人口分布移动、王都、基层地缘组织、方国的人口规模、人口总数、不同性别年龄组社会成员构成状况、经济抚养比、人口平均寿命、人口死亡率和增长率等关涉人口总体量方面诸问题,作一探索。
第一节早期人口清查统计
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上古时代人口数量的增减,尤为直接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特别是具有战斗力和劳动能力的人口规模,对当时的国家、方国和基层地缘组织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往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就使得在很早以前,统治阶级就重视社会人口的清查统计。
《左传&iddot;哀公元年》记载了一则流传于春秋时期的夏代史影,谓夏的后相失国,其子少康逃奔有虞,有虞的酋长&ldo;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按即姚姓二女),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以收夏众。&rdo;社预注云:&ldo;方十里为成,五百人为旅。&rdo;收众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了夏代国家盛衰存亡的大事。此&ldo;有众一旅&rdo;,似指族落组织可出兵员数,如连老弱妇孺在内,以五口之家或三口之家可出一人计,则少康在纶邑的人口总数,大概应有1500~2500人。这则史传似乎表明,早在夏代,统治者已经有过人口统计之举。
商代甲骨文中记商王关心&ldo;丧众&rdo;或&ldo;不丧众&rdo;的事屡见不鲜。众的社会身分和地位,大体如有的学者所分析的,有广狭两指,广义的众是指众多的人,大概可用来指除奴隶等贱民以外的各个阶层的人,狭义的众是指广义的众里面数量最多的那部分人,即为商王服生产劳役的下层平民1。例如甲骨文有云:
贞我其丧众人。(《佚》487)
贞禽其丧众。(《合集》58)
贞■其丧■。(《京》2332)
贞■不丧众。(《合集》62)
贞弜不丧众。(《南南》2&iddot;103)
贞并亡灾,不丧众。(《后》下35&iddot;1)
贞戊其丧人。(《林》2&iddot;18&iddot;20)
……于滴……丧人。(《合集》1082)
其丧工。(《乙》7955,《合集》97)
辞中的禽、■、■、弜、并、戊、滴等,大抵是族名兼地名。丧众人、丧众、丧人,是指人口的流动迁徒散失;丧工是指具有劳动技能者的丧失流散。言我其丧众人,可能是关涉商王都人口得失大事。言并地无灾不丧众,已直接视不丧众为没有灾难的幸事。这种贞问王都或下属各地是否会丧众的卜辞,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已意识到,具有战斗力或劳动生产能力的人口得失,是决定国力强盛和社会财富规模的一个重要标识。
这一早期的人口思想在上古社会有其较普遍的意义。《论语&iddot;子路》记叶公问政,孔子的答辞是&ldo;近者悦,远者来&rdo;,把境外人民的归附投奔,作为国家大治的一项重要标准。《管子&iddot;霸言》谓&ldo;得天下之众者王,得其半者霸。&rdo;《管子&iddot;牧民》又谓&ldo;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rdo;,《形势解》则谓&ldo;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rdo;,指出人口流动得失的根本原因所在,即要把他国的民众招徕过来,必须有其政绩。《孟子&iddot;尽心下》指出,&ldo;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rdo;,《离娄上》认为,&ldo;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rdo;。《荀子&iddot;致士》以为,&ldo;无人则土不守&rdo;,&ldo;国家失政,则士民去之&rdo;;《富国》认为招徕流民、增加人口的最好办法,在于&ldo;使民夏不宛暍,冬不冻寒,急不伤力,缓不后时,事成功立,上下俱富,而百姓皆爱其上,人归之如流水。&rdo;人口的得失,甚至到春秋战国时代尚且时时为统治阶级积虑操心,这就不难理解甲骨文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事关&ldo;丧众&rdo;或&ldo;不丧众&rdo;的贞问。单纯人力数量的增多与减少,在古代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条件下,理所当然成为统治者必须关注的问题。
有一片甲骨文云:
以人八千,在驭。
其丧驭众。(《粹》119)
两辞同卜一事,贞问在驭地8000众人丧失流散与否。8000的人口数,当不是虚言,而是实指。这则有关晚商人口流动的史料,有可能对当时的人口流动变化作一定性分析,8000人是驭地实际人口数,所谓丧驭众,并不是由于出生和死亡而引起驭地人口数的自然增减变动,而是涉及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是人口从一个地区流向另一个地区,与文献所谓&ldo;国家失政,则士民去之&rdo;的意义是一致的。可见当时的人口迁移变动,主要出于社会原因和政治原因,也可能出于居地生态环境恶化的自然原因,人口的流量有时很大,不见得仅仅属之少数人的去和留,整族人的流动他走也时会发生,虽不致于造成社会人口总数的变动,但多少会改变局部地区的自然人口分布,其后果通常直接影响到商王朝的国力和社会财富规模。8000人的数字当有实际人口清查统计作依据。商代言人口数,一般都十分详核,有时数目虽大,却皆能落实到十位数或个位数,如甲骨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