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杨涟:天塌了呀一场小小的闹剧之后,继续就是皇帝拉拢军心的动作,银币、御用物品什么的,随手赏点儿。
就像那句话说的,这东西拿着送人,用来拉拢将领,他总比干放在仓库里,等将来上了树,都成了李自成或者清自成之流用来炫耀的物品要好啊。
而且,不止是皇帝有赏赐,作为皇后的徐婉儿也借着给各个将领的夫人的赏赐为由,赏了不少的东西。
两口子一起,大肆的拉拢军心。
反正就皇帝的那句话,只要军队在,天就塌不了。
不过,这皇帝的天是塌不了,但杨涟的天,却是塌的差不多了。
自从接到圣旨,再到赶赴船厂查账,这都一个月了,杨涟的心,那是越查越凉啊。
大明三大船厂,北清河、龙江、清江,其建设规模,远比后世人想象中的要庞大。
单以造漕船的清江督造船厂为例,其位于淮安府山阳县、清河县两县之间的运河沿岸,其总厂设在后世淮安市中心的清江闸一带,下设京卫、卫河、中都、直隶四个船厂,共有82个分厂,厂区沿运河一字排开,总长达23里,规模相当庞大,而且光是在册工匠就有超过六千名,分为艌匠、箬篷匠、竹匠、索匠、船木匠、铁匠、油灰匠等等,每年清江厂、卫河厂分别计划造漕船533只、147只,合计680只,所造漕船占全国漕船总量的六成以上。
而且,清江船厂不仅能造河船,还能造海船,根据《漕船志》记载:“先年,遮洋船多隶清江厂成造。”
从这个工业规模上说,就能想象到,其中的油水有多厚实了。
那就是用手去摸上一把,恐怕出来都得满手是油。
虽然,清江船厂的主管人,是工部差都水司主事,正五品的官,顺带着还兼管征收造船材料的抽分厂,以及清江浦河道上板闸、移风、清江、福兴、新庄5闸,其下辖的主事正六品,提举正八品,同样都是工部管理。
但船厂中的中下级官员,则是由漕运总督从漕运衙门中选取。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工部的官员,你给银子可以,但想管事儿?一边儿呆着去。
这也是为什么,徐光启这个工部尚书,对工部自家衙门捅刀子下死手的原故。
漕运衙门自己不听话罢了,连带着名义上属我工部管辖的船厂都不听话了。
这种下属衙门留着做什么,吃工部预算吗?
工部带头,要对船厂进行改制,再加上如今李三才死了的消息,已经传到山东了。
现在,各家船厂的账目,只要存在个问题,都是李三才在漕运总督任上弄出来的。
而锦衣卫,不对,是正廉署也是明白人啊,只要你敢说,我就敢记,一堆一堆的证物、证人,也不管真的假的,全都往他们三个钦差的眼前送,弄的他们三个自打到了清江造船厂,那就没得空过。
杨涟不是蠢人,他也看明白了,李三才这已经不是皇帝要将他往死里弄,这是要将他九族往死里弄啊。
有一个算一个,各种往前几十年,船厂造船的烂账,都翻出来往李三才的头上栽,这得亏李三才是已经死了,这要是还活着,恐怕都能冤到六月飞雪了。
“这杨钦差是怎么了,又把碗给摔了。”
杨涟卧房的门口,几个负责护卫的锦衣卫,凑在一起说着闲话。
“嗨,别提了,陆千户昨天又给送来了四五个船厂的账房,要杨钦差一个一个的审。”
左右看了眼,那锦衣卫小声的嘀咕道。
“你想想,那账房是那么容易审的吗?北清河船厂的十几个账房,被我们从山东带到了淮安,即便是铁证甩到脸上了,还是一声不吭,那杨钦差都审的上火了,现在又给塞了四五个,他能不摔碗吗?”
“千户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将证人证据都塞给那个杨涟啊。”
闻言,他身边的一个小个子不解的问到。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
闻言,那锦衣卫自得的笑了笑道。
“证据什么的,根本就不重要,我们锦衣卫想要办一个人,什么时候需要证据了?”
“你说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