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王羲之书评 > 第25章(第1页)

第25章(第1页)

对于《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不少人认为是出于后人手笔。沈尹默认为&ot;这段文字,不能肯定是右军亲笔写出来的,但流传已久,亦不能说它无所依据,就不能认为他没有见过这些碑字,显然其问有后人妄加的字样,如蔡邕《石经》句中原有的&ot;三体&ot;二字,就是妄加的,在引用时应该把它删去。尽人皆知,《三体石经》是《魏石经》,但不能以此之故,就完全否定了文中所说的事实。文中叙述,虽犹未能详悉,却有可以取信之处。&ot;1王羲之书法师从卫夫人是可信的。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云:晋中书院(侍郎)李充母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

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收录了一篇《传授笔法人名》这样写道:1沈尹默:《书法论丛&iddot;二王书法管窥》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1版。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

卫夫人对王羲之的学习态度和成绩有高度评价,她在一封信中说:&ot;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即今楷),咄咄逼人,笔势洞精,字体遒媚。&ot;1《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云:王羲之渡江北游见到以前名家的书法碑版后,发出感慨,从而改弦更张,即所谓&ot;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ot;,王羲之学书期间未曾北游,向卫夫人学习书法是&ot;徒费年月&ot;,有人认为是虚构的,但先学卫夫人后改师伯父王廙倒是事实。

王廙在司马睿出镇建康时,&ot;扶持老母,携将细弱&ot;,由濮阳过江南下,除了任过短期的庐江、鄱阳二郡郡守,荆州刺史外,其余时间都在建康任职,他在江南生活了十六年。王羲之二十岁时王廙才去世,在这段时间内,王羲之受到了伯父的关怀,接受了良好的艺术教育,王廙书画方面修养极高。王僧虔《论书》:&ot;王平南厚是右军叔(实为伯),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廖为最。画为明帝师,书为右军法。&ot;王廙擅长行书、草书、飞白书,而卫夫人只是&ot;正体尤绝&ot;。如果说王羲之&ot;少学卫夫人&ot;是基础训练,那么改师王廙则是书法高层次的各种书体的学习。王羲之在多种书体上取得卓越的成就,这与王廙的言传身教和艺术上的熏陶是分不开的。王廙曾将索靖的草书妙品《七月二十六日帖》赠送给王羲之,使他从中原书风中吸取营养。王廙逝世后王羲之已二十岁出头了,以后他师法何人,历史上没有更多的记载,王羲之在《自论书》中说:寻诸旧书,惟钟张故(固)为绝伦,其余为(惟)是小佳,不足在意。

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尤当雁行。

钟繇、张芝不仅是卫夫人、王廙的楷模,也是王羲之追慕的对象。钟、张的书艺在当时公认为最高水平,王羲之在研习书艺上不仅仅停留在顶礼膜拜上,而是想超越他们,建构新的书法高峰。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他自己认为,事实上也大致如此:有些方面超过了他们,有些方面与他们不相上下。庾肩吾认为就功夫而言,王羲之不及张芝,但其天然之姿胜过张芝。王羲之却说:&ot;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ot;意思是说,他的功夫不及张芝,不是没有这方面的能力,而是认为没有这个必要。

三、成就与代表作

王羲之是我国书法史上&ot;古今莫二&ot;的&ot;书圣&ot;1,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ot;冠绝古今&ot;、&ot;登峰造极&ot;的水平。

王羲之不仅创造了妍美流便的书体,而且是一位多产的书法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其中最被尊崇的有自撰自书的《兰亭序》和抄写的古代文论、经文,如《东方朔画赞》、《乐毅论》、《黄庭经》等。此外,他的尺牍书占了很大比例。根据褚遂良撰《右军书目》统计,正书五卷四十1《淳化阁法帖》卷五。

1[南朝&iddot;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

帖,草(行)书有五十八卷二百六十余帖,据《右军书记》著录有四百余帖,就编辑入卷的作品数量而言,在历代书家中是不多见的。由于战争、灾祸被毁和崇拜者带人坟墓殉葬的作品还不在其内,其作品的总数远远超过上述的统计数字。

我们现在所见的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几乎全非真迹,都是响拓勾摹本和别人的临本。这给我们研究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带来很大的困难。不过古人留下的勾摹本、临本、不少是出于高手和著名书家,很多书作保留了王羲之原作的基本面貌,结合前人考证和文献,进行除伪存真的综合研究,以求得实事求是的结论,也是可能的。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历来评价很高。梁武帝萧衍曾说:&ot;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ot;1李嗣真《书后品》说他:&ot;若草行杂体,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ot;。《唐人书评》说:&ot;羲之书如壮士拔剑,壅水绝流。头上安点,如高峰坠石;作一横画,如千里阵云;捺一僵波,若风雷震骇;作一竖画,如万岁枯藤;立一倚竿,若虎卧凤阁;自上揭竿,如龙跃天门。&ot;王羲之的书法:&ot;收敛而不失于拘束;脱易而不失规矩:温柔而不伤于软缓;躁勇而不过于剽迫;孤疑而不溺于滞涩;迟重而不使之蹇钝;轻琐而不染于俗吏&ot;,表现出&ot;中庸之道&ot;的儒家思想。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和个人的喜爱。在唐太宗的皇宫收藏中王羲之真迹有三千六百纸。唐太宗还亲自撰写《王羲之传论》。他得到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后,曾命弘文馆冯承素、汤普彻等人响拓了数本,分赐给皇太子、诸王近臣。唐大宗称赞王羲之的书法说:&ot;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靠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ot;1元代赵子昂说:&ot;大王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ot;书法能达到雄秀极难,从美学角度来看,雄力壮美,秀为柔美,同时兼有两者之美几乎是不可能的,&ot;秀&ot;必须有很高的修养,&ot;雄&ot;必须有胆量和骨气,既要有灵气又要有朝气,力和美才能在书法作品中同时显现,只有王羲之才能做到。羲之书法又有人用&ot;雄强&ot;二字概括评论,雄则生气勃发,强则神理定足,故能茂能密。书法的&ot;雄秀&ot;,&ot;雄强&ot;都是极高的水准与要求,一般人是望尘莫及的。欧阳询曾下过这样结论:&ot;尽妙穷神,作范垂代,腾芳飞誉,冠绝古今,唯右军王逸少一人而已。&ot;2王羲之的书怯博涉多优,精于多种书体。《晋书&iddot;王羲之传》说他&ot;尤善隶书&ot;。这里所说的隶书实际上是指正书和楷书。南朝宋羊欣认为王羲之&ot;博精群法,特善草隶&ot;。3唐张怀瓘《书议》分&ot;真书&ot;、&ot;行书&ot;、&ot;章书&ot;、&ot;草书&ot;四门,然后将历代书法家视其擅长列入其中。在上述四门中都列有王羲之。历代评论家总是根据他本人的见识和审美观点来鉴定书家作品,众说不尽相同。综合上说,再根据传世书作,认为王羲之精熟楷、行、草书体并将这三种书体提高到崭新的水平,为学术界所公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