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厂文化街,坐落在帝都西城区和平门外,西起西城区南北柳巷,东至西城区延寿街,全长大约有800米。但事实上,早在遥远的辽代时期,此地并非城市内部,而是处于郊区地带,当时被称作“海王村”。
时光流转,来到元朝,这里开始设立官窑,并专门负责烧制琉璃瓦。随着明朝的兴起,尤其是在内城建设之际,由于大量修建宫殿需要琉璃瓦,官窑的规模也随之扩大。此时的琉璃厂已然成为朝廷工部所属的五大工厂之一。
然而,当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之后,这片区域逐渐演变成城区,而城中显然不适合继续烧窑作业。于是,琉璃厂被迫迁移至关头沟区的琉璃渠村。尽管如此,“琉璃厂”这个名号却依然得以保留并流传至今。
崔栋梁骑着车子来到了文化街,到了之后,他先去存车处存放自行车。存车处在便道上,由一个老太太负责看管。存车费很便宜,每次只要两分钱。存车的时候会给两个牌子,一个绑在车把上,另一个交给存车人,方便取车时使用。
存好车后,崔栋梁开始逛店铺。这是他第一次来这里,心中难免有些忐忑。他不知道这些店铺里都卖些什么东西,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找到想要的物品。但他还是鼓起勇气,走进了第一家店铺。
琉璃厂有许多着名老店,如槐荫山房、茹古斋、古艺斋、瑞成斋、萃文阁、一得阁、李福寿笔庄等,还有华夏最大的古旧书店华夏书店,以及西琉璃厂原有的三大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
而琉璃厂最着名的老店则是荣宝斋,有人说:琉璃厂因荣宝斋等着名文化老店而享有盛名。这种说法有它的道理。
崔栋梁直接来到了北京着名的荣宝斋,毕竟这家店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吸引着众多人的目光。对于崔栋梁来说,这次来荣宝斋主要就是为了开眼界,看看这个老字号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当他走进荣宝斋的时候,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那些男服务员们,他们的年龄看起来都比较大,给人一种稳重而专业的感觉。
此外,店里的顾客大多也是年纪较大的男性,尤其是一些戴着眼镜的老者,更是增添了几分古朴的氛围。整个店铺的装修和布置都充满了古典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文人墨客的书房之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崔栋梁并没有在荣宝斋停留太久。因为荣宝斋主要以书画作品为主营业务,而这并不是他此次交易的重点所在。
随后,崔栋梁来到了一家名为"一得阁"的地方。在那里,他竟然偶遇了一个曾经在古董行业结识的老手,大家都尊称他为"绺爷"。
据说这位绺爷是个淘宝绺子,也就是专门寻找古董珍宝的行家。他之所以被人们敬重,不仅因为他眼光独到、经验丰富,更重要的是他做生意一向诚实守信,从不欺骗老人小孩,所以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绺爷,您也来这里了啊!"崔栋梁一眼就认出了他,立刻热情地打招呼道。
“哟,是梁子啊,你没去地坛?”绺爷还认得崔栋梁。
“这不是想开开眼界,就到这里学习学习。”崔栋梁很谦虚。
“嗯,好。多转转,有好处。有事言语。”说完,绺爷走向了一得阁的师傅。
崔栋梁继续挨着柜台看,当他看到一个鼻烟壶时,停下了脚步。他盯着那个鼻烟壶看了一会儿,越看越喜欢,终于忍不住叫伙计拿出来给他看一看。
伙计抬头看了一眼崔栋梁,见他年纪轻轻,穿着也一般,就有些瞧不起他,态度冷淡地说:“您稍等一会儿,马上给您拿。”
说完,伙计就转身去服务其他客人了。崔栋梁只好耐心等待,但伙计却一直没有回来。后来,店里又陆续来了几个顾客,伙计立刻热情地迎上去,一一伺候,把崔栋梁晾在了一边。
、
喜欢捡宝时光请大家收藏:()捡宝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