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月13日,蒙古温都尔汗的上空划过一道绝望的弧线,一架飞机如折翼的飞鸟般坠毁,机上乘客无一生还。而这架飞机上坐着的,正是在当时声名显赫的林彪,这个事件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其影响迅速蔓延至整个中国,甚至改写了历史的走向。
不久之后,中央下达了逮捕令,六个军区首脑因与林彪案件存在关联而被拘押,此消息一经传出,全国上下为之震动。
在这六人中,“旋风司令”韩先楚将军的知名度颇高。他在军事生涯中与林彪有过诸多交集。1947年四野进行威远堡战役时,林彪作为上级,主张稳扎稳打,这是他一贯的作战风格。然而,身处前线指挥作战的韩先楚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他深知,若按照稳扎稳打的策略推进,当我军到达敌人阵地时,敌人必然已做好充分防备,届时想要取胜将难上加难。因此,他大胆提出冒险出奇兵、以求速战速决的作战方案。
在当时的情况下,提出这样的异议需要莫大的勇气。要知道,在全军之中,鲜有人敢宣称自己的军事才能超越林彪。而且,一旦提出不同意见并依此行事却导致失败,不仅会影响战局,自己的名声也将毁于一旦。但韩先楚却将胜利视为首要目标,全然不顾这些潜在的风险。
幸运的是,林彪能够理解韩先楚的战略意图。经过综合考量,林彪决定给予韩先楚充分的指挥权,让他放手一搏。这一战,韩先楚创造了军事奇迹。他率领大军在短短两天内奔袭120公里,如同天兵天将般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一举攻破敌军防线。此役共歼灭敌人主力6000余人,成功为我军消除了一个心腹大患。自这一役之后,“旋风司令”的美誉便在军中不胫而走。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彼时作为上下级的林彪和韩先楚,在军事上颇有惺惺相惜之感。此后多年,他们在战场上多次合作,两人的私交也一直不错。
然而,林彪事件发生后,情况急转直下。人们发现了他们私下往来的信件和合影,韩先楚瞬间被卷入风暴中心。而且,韩先楚生性耿直,说话从不拐弯抹角。即便林彪犯下大错且已身死异国,韩先楚仍坚持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地评价林彪。他认为,错误固然不可否认,但林彪过去的功绩也不应被全盘否定。
韩先楚的这一观点引来了众多批评指责,但他丝毫不为所动,坚决扞卫自己的看法。在接受审查期间,韩先楚给毛主席等人写信,表明自己愿意对错误进行检讨,但同时希望能够坦诚地与干部和群众交流,坚决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毛主席始终关注着韩先楚的情况,林彪事件后,毛主席多次强调,对于涉及林彪案的人员,必须严谨调查,不可一概而论。对于像韩先楚这样的国家栋梁之材,毛主席秉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韩先楚最终得以摆脱这场风波。
周赤萍中将是第二个被捕的人,他也是林彪的老部下。周赤萍出身穷苦,不满17岁就参加了红军。初上战场不久,他便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落下了二级伤残。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打算安排他回家休养,但周赤萍坚决不肯。他凭借顽强的意志,继续活跃在战场上。
周赤萍是个极具学习精神的人,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一边奋勇作战,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由于他积极进取且善于开展指导工作,年纪轻轻便成为了军中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周赤萍与梁兴初搭档,在黑山一战中,他们共同指挥部队,在阵地上与敌人浴血奋战三天三夜,歼敌一万余人,战功赫赫。凭借在解放战争中的突出表现,周赤萍被授予中将军衔。
在周赤萍的革命生涯中,林彪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从土地革命时期开始,周赤萍就一直在林彪的领导下工作,他对林彪一直怀着尊重和钦佩之情。1959年,林彪开始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周赤萍依旧是其下属。由于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周赤萍成为了军委中少有的写作人才,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
然而,命运弄人,1959年他所写的一篇关于林彪的文章,却成为了他被捕的导火索。林彪飞机失事后,国家对与林彪过往密切的人员展开调查,发现了周赤萍这篇对林彪极尽赞美的文章。对周赤萍而言,他当时只是如实表达自己的看法,毕竟林彪当时的工作能力确实有值得称赞之处。但这一问题在当时的环境下可大可小,最终,周赤萍还是被停职审查。直到1982年,他才恢复了应有的待遇。
龙书金少将是第三位被捕者,当时他担任广东军区司令员这一要职。龙书金是抗战英雄,在一次与日军的激烈交锋中,他的手臂被敌人的子弹击中,造成粉碎性骨折。然而,龙书金并没有因此退出战场,他强忍着剧痛坚持指挥战斗,直到战斗胜利,战士们才发现他的手臂早已血流如注,赶忙将他送往医院。由于伤势严重,必须立即手术,而当时没有麻醉药,龙书金硬是咬牙挺过了长达两个小时的手术,其坚毅令人动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战胜利后,龙书金被调入林彪麾下,参与了众多战斗。龙书金与林彪的关系不像其他人那般亲密,他们的交流大多局限于工作。但林彪出事时,龙书金还是受到了牵连。不久后,他被撤去军区司令员的职务,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他在工作上与林彪有不少交流;另一方面,1963年发生了铁列克提事件,当时龙书金担任新疆军区司令员,我军遭到苏军偷袭,38名将士壮烈牺牲。实际上,在偷袭事件发生前,我方收到了不少情报,但由于苏军动向不明,情报混乱,龙书金忽略了苏军可能发动偷袭这一关键情报,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工作失误。基于这两个原因,龙书金最终被撤职。1983年,龙书金正式离休,享受大军区副职待遇直至离世。
武汉军区政委刘丰是第四个被撤职的人。与其他几人不同,刘丰并非林彪的老部下,但他惹出的麻烦却不小。刘丰年少时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中原大战战败后,他所在的部队被蒋介石收编,他跟随国民党打了几年仗。然而,刘丰内心并不认同国民党的政策,1931年,他跟随董振堂将军参加宁都起义,加入了红军队伍。
在部队中,刘丰的能力备受认可,许多人都称赞他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在红军生活最为艰苦的时期,刘丰负责物资筹措工作。当时,敌人对中央苏区层层封锁,我军自给自足能力有限,且周边地区都在国民党的控制之下,物资筹措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但刘丰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足见其能力非凡。
建国后,刘丰的仕途一帆风顺,先是被任命为空军军长,1967年又升任武汉军区政委。按理说,此时他与林彪并无交集。但后来人们发现,早在空军任职期间,他就与林彪手下的四大金刚之一吴法宪成为至交好友,并通过吴法宪结识了许多林彪的部下,他们私下往来频繁。
1971年,毛主席南巡来到武汉。当时,林彪的一些问题已被中央察觉,毛主席与部分干部谈及林彪之事,并反复叮嘱谈话内容要严格保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干部的一种考验,因为当时许多干部与林彪集团关系密切。然而,刘丰没有经受住考验,他转身就将消息透露给了林彪的亲信,这一突发情况间接导致了林彪外逃。可以说,刘丰在九一三事件中扮演了导火索的角色。
事发后,审查组很快找到了刘丰。刘丰在狱中追悔莫及,甚至多次试图自杀,但都被监狱工作人员及时救回。他本有着光明的前途,却因一念之差毁掉了自己的前程。最终,他被开除党籍军籍,考虑到他在战场上的贡献,出狱后组织给予他师级待遇。
河北省军区第一政委李雪峰是第五个被捕的人。与其他人相比,李雪峰被抓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他与林彪毫无瓜葛,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两人都没有交集。然而,林彪事件发生后不久,他却莫名被人举报。由于正值敏感时期,他遭到了停职审查。
李雪峰性格耿直,对于敏感话题从不避讳,在以往的工作中,他因铁面无私得罪了不少人,常受排挤。好在周总理十分欣赏李雪峰,对他多有保护。在北京局势日益紧张后,周总理特意将他调离北京,希望他能避开这场风暴。但即便如此小心防范,1973年他还是因几封举报信陷入困境,险些被定罪。
李雪峰自然不服,在接受审查时极力为自己辩护,但有些事情往往越解释越复杂。由于他的案件迟迟无法审查清楚,最终还是被免去了职务。值得庆幸的是,周总理一直关注着他的案子,要求继续审查,还他清白。1982年,李雪峰终于洗清冤屈,回到北京并担任北京市书记,可谓苦尽甘来。
最后一位被捕的是郑维山将军,他也是无端被卷入此案。郑维山并无政治野心,建国后他身体欠佳,长期休养。抗美援朝结束后,国家欲任命他为华北军区司令员,郑维山两次坚决推辞。1955年开国将帅授衔时,郑维山被授予中将军衔,当时罗瑞卿认为这个军衔相对于郑维山建国前的贡献偏低,但郑维山本人却很满足。
郑维山本与林彪集团毫无牵连,甚至与林彪存在矛盾。1967年北京军区司令员一职空缺,毛主席希望郑维山顶替,林彪却另有中意人选。最终在毛主席的坚持下,郑维山才担任此职。郑维山一直深受毛主席信任,但仍有人嫉妒眼红,对他进行栽赃陷害。一连串的污蔑之下,郑维山被免去职务,送往农场进行劳动改造。直到1979年,经中央彻查,郑维山才重获自由。
这六位军区首脑因林彪事件被捕,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在评价他们时,正如韩先楚当年所坚持的那样,过错不应被掩盖,但功劳也不能被忽视,我们应以最公正的眼光看待他们所经历的一切。
喜欢长夜难眠迷案请大家收藏:()长夜难眠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