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蓝调》庆功宴那样的卡司完全不够看。
他也并未受到那一晚的特殊待遇,卡梅隆尽管非常热情,但她交际繁忙,只能匆匆聊几句,茱莉亚?罗伯茨压根就没搭理丹尼尔,除了有过一面之缘的本?斯蒂勒,反倒是基努?里维斯百忙之中抽空跟他谈了一会天。
基努的《黑客帝国》今年上映,在美国的票房大约是一点七亿,相对于六千多万的制片成本当然不能说差了,而且随着海外发行的开始,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表现不错,基努理所应当身价大涨,而且这显而易见是华纳推出的系列制作,坐拥主流商业系列的基努,已经稳稳进入一线明星行列了,片酬甚至超过约翰尼·德普。
丹尼尔和基努当然没有什么交情,之所以有机会闲聊一会儿,完全是因为两人都在一个角落里躲清静。事实上,两人也没有聊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不过是谈谈好莱坞,说说时事。
丹尼尔不得不出席的原因,只是因为他需要告诉别人,不管是演员、导演还是制片人们,他已经到了这个层次,他之后的机会和待遇也会跟这个层次匹配。
换而言之,这只是一次身价宣示,当然每一个上升的人都会这么做。通过种种场合来说明自己的级别。
在离开美国之前,丹尼尔终于和马克见了一面,戴维则忙于生计。丹尼尔之前确实想要帮助戴维寻找一份更有前途的工作,但被戴维拒绝了,他给出的理由是他不愿意从事和娱乐业有关的工作,而且他现在也很开心,他成了克莱尔热狗店的新厨师,也许有一天他会有一个自己的热狗店。
丹尼尔无意给谁施加“善意的控制”,每一个人都是自由的,他的未来和现在。
马克仍然在斯坦福念书,但已经在一家公司兼职了,据他说那是一家充满着代码魅力的公司,每个人都对互联网和技术着迷。
那就跟我没什么关系了。丹尼尔心里想到。
他们在斯坦福见得面,因为马克实在比他还要忙,他们的产品到了关键时刻,小半年就会推出,即便是这一天,都是好不容易抽出来的。
“他们对我抽时间出来见一个好莱坞明星感到非常诧异。”
“你难道没告诉他,连美国总统都在等着接见我么?”
“……”马克瞥了他一眼,“拉里也说过这话,他说等我们成功,克林顿或者下一位总统,会无比热情地接见我们。”
丹尼尔对拉里有了些兴趣,“听上去,你这位老板跟我一样了不起。”
“难怪我在打听好莱坞的时候,他们都说那是个肮脏、虚荣、拜金——”
“好了,喝咖啡吧马克。”丹尼尔迅速打断了他,听这位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挤牙膏似的说复杂词汇,而且还不太中听,实在不是什么享受。
丹尼尔是自己驾车来的,车则是租的,一天二十五美金,一辆半新的别克,开来斯坦福大学会见少时的朋友,非常合适不是么?
当然也因此他们无法偷偷喝点啤酒,只能老老实实喝咖啡,而且还是一家卖甜点和奶酪的咖啡屋。
天气太热,他不得不摘下墨镜,要知道他现在名声大震,被人认出来的概率可是很高的。
刚才的侍应生就认出了他,好歹是斯坦福,离洛杉矶没多少路,但也确实可以了解到网络的影响力,如《娱乐周刊》所说,还没有一个明星在网络上获得如此迅疾的成功,丹尼尔某种意义上成为了网络时代的第一个幸运儿。
他的个人博客现在每天都有数万到数十万不等的人气,内容仅仅是一些对罗马时代的史实摘抄、对《魔戒》原著的读后感,当然也有一部分个人生活,浏览者因此i评论称他是个内涵丰富、幽默有趣的人。
一些影评人已经在使用博客撰写网络影评,但他们的访问人数远远没有这个数字。
以至于《芝加哥太阳报》的撰稿人理查德不无嫉妒地说丹尼尔完全可以转职当影评人了,凭借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必然有人给他开出大价钱。
可惜他很快被丹尼尔的影迷讥讽了,他们质问理查德在过去的他写的影评里收了多少钱,他在芝加哥的3000尺豪宅难道是这么来的?
理查德只好匆匆删除原来的博文,并且澄清自己的公正立场。
罗杰·艾伯特,他的同事,在自己的博客里毫不留情地嘲笑了理查德,称他是个小丑。
罗杰的博客在电影类别里也是影响力巨大的。
理查德惹上丹尼尔,又被罗杰嘲讽,几乎有三个月没有更新自己的博客。
他可能也是娱乐评论界第一个感受到“影迷暴力”的影评人了。
当社交媒体兴起之后,影评人就会适应这种待遇,只要你评论了某部电影,就必定会有不同意的人在你的文章下大放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