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大明天雄军 > 第175章 汉城之战二(第1页)

第175章 汉城之战二(第1页)

随着李倧逃往平壤,清廷也收到了明军攻入朝鲜的消息。

多尔衮、代善、济尔哈朗三大摄政王都非常恼怒,传回消息的竟然不是阿敏。

很显然,阿敏是不甘心失败,想独自打败明军。

而三大摄政王认为,大明朝廷如今自顾不暇,肯定没有余力去攻打朝鲜。而如今攻打朝鲜的唯一可能,就是最近崛起的天雄军。

清廷虽然答应了换俘,但迟迟没有收到换俘的具体时间,三大摄政王打算,年后再进攻一次大明。直接灭了大明,然后逼迫天雄军换俘。

但要灭了大明,山海关是关键,只要吴三桂还据守在山海关,对大清始终如芒在背。

好在北京的细作回报,吴三桂的老爹吴襄,由于私通东明,被伪明皇帝抓进诏狱,最后死在诏狱之中。

这对大清来说,是个招降吴三桂的绝佳时机。

为了拉拢吴三桂,多尔衮派出了范文程、宁完我等汉人重臣去山海关谈判。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东明的钟二,放着京城的花花世界不要,转道攻打朝鲜。

当年一个小小的东江镇,就让大清数十万大军,龟缩在辽东这个苦寒之地,不敢越长城一步。

这要是让钟二占领了朝鲜,大清别说入主中原,就连世代定居的老家,都有可能被抄没的危险。

三大摄政王一致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回朝鲜。

这可让原本正在窝冬的大清将士,无不怨声载道。

窝冬对于游牧民族,几乎最大的考验。因为在极寒天气下,牲畜的存活率,决定着一个部落的命运。

大清虽然不是纯正的游牧民族,但也是马背上打下来的江山。

牲畜对大清,也是至关重要。

很多人都觉得,冬季不是攻打游牧民族好时机,其实不然,历史上华夏民族对草原游牧民族取得的重大胜利,都发生在冬季。

霍去病的封狼居胥,蓝玉与北远决战斡难河,都发生在冬季。

其原因当然就是游牧民族冬季要窝冬,他们可选择的草场有限,几乎一找一个准。

当然,选择冬季进攻草原,所需要付出的毅力也是极大,在那种极端天气下,牲畜都很难抗住,何况是人。

可正当大清厉兵秣马,准备第三次出征朝鲜时,大明的谈判特使高起潜来消息说,换俘定在明年的正月十五,地点就在丹东。

这可让三个摄政王感到非常愤怒。此时离正月十五不过一月,难道钟二认为,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占领朝鲜?

当年皇太极两次出征朝鲜,每次都花了差不多将近一年时间,才征服朝鲜。

而且丹东离沈阳不过四百余里,钟二哪来的勇气,敢在大清的眼皮子底下,换走三十万汉民。

多尔衮原本打算出兵三万驰援朝鲜,一下狠心,出兵五万。

占领汉城后的第四天,汉城下了一场鹅毛大雪。

阿敏历经千辛万苦,纠集了三万清军,四万朝鲜仆从军,终于在第五天,带着七万人马向汉城东门杀将过来。

阿敏在城外看着汉城,汉城还是那么巍峨肃穆,可城墙上除了几面旗帜在迎风飘扬外,并没有兵丁在站岗放哨。

阿敏心中狐疑,难道明军泥堪打完汉城就跑了?

清军副帅德格类来到阿敏面前说:“贝勒爷,汉城有点诡异,不知那些大明的泥堪,在搞什么诡计?”

阿敏说:“不管他们用什么诡计,试试就知道了,传令下去,先让三千朝鲜军,试探一下虚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