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穿书之俏知青在八零年代赢麻了 > 第6页(第1页)

第6页(第1页)

“七两为参,八两为宝,您刚才也上手试过了,这山参绝对不低于八两,我听出您是东北人,贵地盛产人参,您就该知道野山参能长到这种克数,少数也得一二百年,您这么稳重从容的人,刚见到这山参的时候不也难掩惊艳之色吗?显然您也知道这山参少见,这次错过,再见可就难了。”话是说的没错,可这年头一万块钱哪儿是那么容易掏的?药房老板眉头皱得死紧,“参是好参,可一万块太贵。”眼看着叶苏把山参放回包里,又不甘心地问了一句,“最低多少钱?你说个实在价。”叶苏就等他这句话,她抿唇,貌似很纠结地挣扎了一会儿,“实话告诉您吧,这山参是我姥爷让我来卖的,他说底价就是九千块,多卖的钱算我的。”叶苏仗着自己一张清纯美好不谙世事的脸,继续说,“我真挺想多赚点钱的,底价我也告诉您了,您看着给吧,能卖我就卖,卖不了就算了,大不了让我姥爷自己跟那个中药厂的老板谈,反正他有兜底的。”一听说这山参还有下家,药房老板急了,主要是这山参实在是经年难遇,他实在是不忍放弃。见药店老板表情出现松动,也能看出这老板是个实在人,叶苏告诉他,“这山参买回去做好保存,以后必定会涨价,说句功利的话,就当是投资了。”药店老板目光定了下来,深吸一口气,“好,我买,不过我还有个请求。”叶苏忍着暗喜,淡定道,“您说。”“我出九千五,多的五百我想买个消息,你得把挖到山参的具体位置告诉我!”叶苏一愣,心道这药店老板虽是个实在人,可也是有心术的,也果真是懂行。“六品叶”的野山参,参龄多在百年以上,极为罕见,在有些地方习称“一片”,意思就是见此元老,整片山坡会有无数子子孙孙,犹如族群。药房老板是想花一笔钱得一个极品参,外加一个潜在的山参采挖点,这九千五百块花的可就值上加值了。叶苏留了个心眼,再度把托词推到姥爷身上,“这我就不清楚了,我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哪儿挖得了参?都是我姥爷和哥哥挖的,他们神秘得很,谁也不知道他们去哪儿挖。”瞧瞧,这谎话编的多圆满,为了是让人信服,光有姥爷还不行,还得编出来一个哥哥。叶苏又叹了口气,很是遗憾道,“算了,那五百块我也不挣了,实在没帮上您的忙。要是我知道的话肯定告诉您,五百块呢!能买多少漂亮衣服呀!”药房老板也跟着叹气,不无可惜,可到底是眼馋这上好的六品叶山参,犹豫半晌,终于一咬牙一跺脚,“……行吧,我买了!”价格谈妥,药房老板一次支付九千元,不过店里现金不够,得去银行取。叶苏和他一起去,他取钱付款,她正好直接办个户头,把钱存自己名下。也省得揣九千快现金在身上,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闲聊中,叶苏得知药房老板名叫万全,除了百善堂药房,还兼有中药收购和流通的买卖,几经倒换,光差价就不少赚。怪不得一把掏出九千块不手软呢。万全说,若是叶苏姥爷那儿又得了什么极品人参,一定要拿到药房来让他开开眼,长长见识,还说有机会一定要拜见她姥爷,好好探讨一下极品山参的发掘和收藏……叶苏哭笑不得,只得暂时应下。从银行走出来,叶苏包里少了一根六品叶野山参,却多了一个硬挺挺的储蓄存折。她存了八千五百块,剩下五百块放在身上,准备一会儿去买些东西。叶苏站在龙腾街路边,吸一口气都觉得是甜的,八十年代的空气清新怡人,令人神清气爽。九千块就这么到手了,姥爷诚不欺我!作者有话说:给百善堂老板改了个姓,顾全→万全。不能和男主角同姓不是?◎你请我坐车,我请你吃包子◎想买的东西很多,白面、精米、肉、蛋、奶、油、衣服、布料、缝纫机、长桌……现在钱是不缺了,可却没有票。计划经济的时代,物资紧缺,买什么都需要票,也有不用票的,那就得出高价。叶苏现在不差钱,高价货她也愿意买。正想请姥爷指个去处,肚子却在这时“咕噜咕噜”叫起来,叶苏从昨天就没正经吃粮食,再饿下去恐怕要低血糖了。对面的国营饭店正营业,各种早点,十分诱人,她犹豫了一会儿,到底没走进去。沿路继续往前走,在路口遇见一个倒骑三轮车卖包子的摊贩,叶苏径直走到他身旁。“请问包子怎么卖?”小贩笑脸相迎,“素包一毛一个,肉包一毛五一个,都刚出锅的。”叶苏考虑到自己的生火技术,回去之后还不定什么时候能吃上熟饭呢,便说,“我要两个素包,两个肉包。”说完从兜里数出五毛钱。“好嘞——”小贩一手接钱,另一只手用夹子夹包子,用油纸包住递给她,“您拿好。”叶苏接过包子,捧到鼻间闻了闻,“好香啊,一看就皮薄馅大,你自己包的?”“小本买卖营,肯定是自己包。”眼见一个如此漂亮的女青年夸自己,小贩得意又腼腆,“用的是上好的白面,馅料也干净。”叶苏又是一顿吹捧,直把小贩夸得脸红挠头。叶苏见夸到位了,趁机问道,“我也想买些好白面,可粮票用光了,不知哪儿能买到。”“去黑市呀!”小贩给她指路,“你一直往前走,在第三个路口右拐,再一直走,到化武街,找到十三巷,那就是黑市,黑市啥都有的卖,就算暂时没有,只要肯出钱,也有人能给你淘换来。”叶苏难掩喜悦,当即跟小贩道谢,在路旁屋檐下站着吃了一个包子,然后提步朝化武街走去。路不算远,约摸二十分钟就到了。和料想的一样,化武街十三巷是一条很长很窄的巷子,巷子里或站或坐的人,面前几乎都摊放着一张包袱,上面零散摆放着各种商品。叶苏边走边看,不禁啧舌——还真是什么都有的卖。走到巷子中段,叶苏看到一个圆形脸,身穿薄料列宁装的妇女,这种打扮的女人多半是单位上班的,没准儿身上有票。叶苏走到她跟前,轻声问,“同志,请问哪儿能买到粮票?”那女人起先抱臂站着,听她这么问,先是左右看了看,随即扯着她的衣袖往自己身边一拽,低声说,“我这儿就有,你要吗?”叶苏双眼放光,连连点头,“要的。”女人随即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打开,各种票整整齐齐地码放着,面粉票、大米票、肉票、油票、衣着购买票、副食品票……甚至还有铁炉子票。除了没布票和缝纫机票,她这里的票可真算得上齐全。叶苏要设计缝制衣服,一定需要缝纫机和布。她指着票说,“同志,这些我都需要,我还需要布票和缝纫机票,您能弄到吗?”女人乐得挣这笔钱,眉飞色舞地应声,“能弄到,我家里有门路,啥票都能搞到,工业券都不在话下。”叶苏低头掏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先从她手中买到现有的票,随后问,“布票和缝纫机票什么时候能有?”女人接过钱,边数边告诉她,“后天上午十点,你去凤舞街路口找我。”叶苏答应着,“好。”离开化武街十三巷,叶苏先去百货商店逛了半天,买了几身衣服,几双鞋。这时的衣服款式没那么多,叶苏挑了身白连衣裙,一件明黄色衬衣,外加一条卡其布裤,还买了两双回力鞋换着穿,又在文具柜台买了铅笔橡皮和一沓子纸。随后去粮油店买了米面粮油,又去副食品点买了些饼干、糕点,临走前还去供销社买了两斤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