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黑色的五月 > 第15章(第1页)

第15章(第1页)

一位台湾同胞说,印尼局势动荡,在印尼的华人备受生命的威胁,面对台湾打去的询问电话,只有无奈的说&ldo;目前不方便说太多&rdo;,即挂电话。据了解,泗水当地通往机场的交通已全面瘫痪,华人及台商目前想逃出来很难,现在这些在印尼的华人&ldo;只有请求上帝的保佑。&rdo;

5月12日雅加达发生暴乱以来,泗水、万隆等地也跟着局势混乱,在当地的华人及台商成了无业游民及当地民众泄愤的焦点。商店被砸、车辆被焚,在城市里的台商及华人没人敢出门。住在印尼泗水的颜水娘家族在此地经商已二、三十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暴乱,也不敢出门,所有家族成员以电话互相联系。住在台湾的亲戚说,数天前颜家开的店被失去理性的人入内抢掠,幸好警方保护才得以脱险。

面对台湾打去的电话,对方只听到台湾两字,便害怕的说:&ldo;目前这种情形不方便说太多&rdo;,即挂电话。辗转找到颜家住在香港的亲戚魏明巧,她说:目前在泗水的情形就如同电视所播的,亲戚们的安危只能求上帝保佑,往机场的交通全部瘫痪,想逃出来都难,只有少出门。魏明巧说,在印尼的亲戚们现在还可以电话对外联络,不过,只是报平安,其余的都不愿说,目前警方是否有保护华人的措施,她也不知道晓,只知道在印尼的家人现在是安好的。

● 林绍良银行遭劫,空与总统有交情

林绍良是印尼华裔首富,曾一度跻身世界十大华人富豪,坐拥财富80亿美元。

林绍良的发迹史既有机遇又有艰辛。

林绍良于1917年7月16日出生福建省清邑溪口镇牛栏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福清家乡度过的。在那里,他度过了20余年平静而安逸的生活。

他的父亲叫林元戴,母亲生了7个儿女,他是男孩中的老三。父亲一生务农,深感没有文化之苦,克服经济困难,先后送绍良兄弟入私塾读书。

由于家中父母负担太重,家境不富裕。1931年,15岁的林绍良就结束了学业,走上了为家挣钱补助生活的道路。开始,林绍良在父母刚开设的饮食店中帮忙,后来,家人让他在村东交通要道租了一间房子,开了个小面店,经营卖汤面的生意。还未成年的林绍良起早贪黑,忙里忙外,倒也能够赚得蝇头小利。1935年,林绍良的父亲因病去世,操劳家务的重担全落到他母亲的肩上。

1937年&ldo;九&iddot;一八&rdo;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东北地区,时局紧张,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也兵荒马乱,他的小店也只好关门收摊。当时的国民党规定,凡家中有两个年满18岁的男子,必须抽一个去当兵。对此,有钱人家可以出钱买壮丁顶替。而许多出不起钱的人家为了逃避抓壮丁,就被迫流落前往南洋谋生。

此时,外面抓壮丁的风声越来越紧,母亲日夜担心刚满18岁的儿子林绍良被抓走,便主张儿子出走南洋,一来可以躲壮丁,二来也可以去南洋闯一闯。

1938年,林绍良跟随一个从印度尼西亚回乡探亲的同乡,以这位同乡儿子的身份在厦门通过关卡的盘查,登上一条开往南洋的荷兰轮船。

林绍良的兄长林绍喜早于1929年便来到印度尼西亚,在其伯父开的中爪哇古都市的一间小杂食店当了4年的徒弟。林绍良到印度尼西亚后也投靠其伯父林光玉,在伯父经营花生油及其他食杂品的杂货店当学徒。这几年的生活是相当艰苦的。他是一位&ldo;新客&rdo;,不仅要熟悉当地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还要学习印尼语和当地爪哇方言,否则难以谋生。

在小店里,林绍良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在这期间他一边学习印度尼西亚语及爪哇方言,另一方面,为了多推销食品杂货店的货物,他还常到10里地外的三宝垅市。这种不起眼的小生意使林绍良积累了经商的经验,另外也使他进一步熟悉了解了印度尼西亚的国情。

正当他刚刚熟悉了当地的环境时,1942年2月,日本侵略军侵占了爪哇,林家的生意一度被迫停顿,全家过着度日如年的贫困生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印度尼西亚宣告独立。但日军刚退出印度尼西亚,荷兰殖民军又卷土重来。从那时起至1950年,印度尼西亚人民进入了反抗荷兰殖民者的独立战争时期。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解放,把侵略者赶出去,建立独立的共和国,印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当时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军队和荷兰殖民军各据一方,印度尼西亚各地炮火连天,硝烟弥漫。

这时,印度尼西亚各要道都被荷兰军封锁,印度尼西亚军队迫切需要的弹药和药品供应十分困难。林绍良凭着机智勇敢,靠着对当地地形的熟悉,一次又一次地把弹药和药品送到。他的过人勇敢和经营才干,受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军队高级将领的赏识,林绍良也因此同印度尼西亚的军政要人结下了非同一般的私人友谊。这为他日后事业的成功打下了深厚的、别人难以相比的基础。林绍良在独立战争期间结交的军官,包括当时还仅是军中一名普通上校、日后成为印度尼西亚总统的苏哈托。苏哈托当时便相信年轻的林绍良是个可靠的华裔大商人。

印尼人民战争胜利后,林家仍然做花生油生意,并逐步扩大经营,后来又开办了一间咖啡磨房。1952年,林绍良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将他的贸易总部从古都迁到了首都雅加达。古都的企业则由其兄林绍喜管理。林绍良到雅加达后,除继续经营丁香等生意外,开始由商转工,实行工商并举。首先向制造业发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