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量坦克和汽车用去穿越阿登山这个难于通行的地区,可以算是一个勇敢而冒险的措施。自古以来,战略家们都把阿登山区视为&ldo;不可逾越的&rdo;禁区,连步兵也不敢大量使用,更何况坦克和汽车。不过,这种观点对于德军很有利,增加了他们实行奇袭的机会。同时,那里森林稠密,对于德军的进攻准备和突击兵力起了掩护作用。
然而,尽管装甲坦克部队比较容易地达到了突然袭击的目的,但是他们面前马上出现了象马斯河这样比较大型的水障碍。强渡这条河流需要多少时间,是关系颇大的事情。后来,法军总参谋长杜梅克将军曾经追悔地说:&ldo;我们以为,敌军的一切活动也和我们自己的差不多。当然设想,他们一定要把足够数量的炮兵运到以后,才敢于作强渡马斯河的尝试,而要达到这个目的,至少需要五六天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从容不迫地对受威胁的方向进行增援。&rdo;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人对于时间的估算,与德军高级指挥官的看法竟不谋而合,法军统帅部认为,德军强渡马斯河的行动,至少要到第9天才能开始。这也正好就是德军统帅部原定的时间。但是,在1940年2月进行图上作业时,古德利安提出了建议,认为装甲坦克部队应在赶到马斯河时立即强渡该河,而不宜等待步炮主力的到达。他的意见受到了哈尔德的激烈批评。哈尔德认为,至少应有9到10天的准备才能说得上强渡该河。在3月间的一次会议上,希特勒询问古德利安,如果在马斯河上夺占了一个桥头阵地,他在下一步应采取什么行动。古德利安回答说,应该立即扩张战果,开始向西挺进,直指亚眠方向,甚至直指拉芒什海峡岸边的各大港口。许多将军对于他的这种&ldo;冒险行动&rdo;,纷纷摇头表示反对。可是,希特勒却非常赞许地点着头,用眼色表示了同意,但同时又说着另外一个问题。
5月13日早晨,古德利安的坦克军开进色当地区,到达了马斯河边。当天中午,他即开始强渡该河,向对岸实施攻击,到黄昏时候,渡河即已成功。在同一天,隆美尔的第7坦克师也在西面65公里处的迪南地区渡过了马斯河。这个行动正好分散了法军统帅部的注意力,并为尔后在新的方向上实施突击创造了条件。
5月14日中午,古德利安的3个坦克师全部渡过了马斯河。在击退了法军一个迟迟而来的反突击之后,他便急剧折转,疾速地朝着西方猛进。到次日黄昏时,古德利安的坦克已经突破了马斯河西岸的最后一道防线,接着便开上了一直通往拉芒什海峡岸边的大道,从这里到达海边,大约只有270公里。
5月15日夜间,比较谨慎的克莱斯特命令古德利安停止进攻,先确保桥头阵地,以等候步兵前来接防。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这个命令才作了某些修改,准许古德利安有权扩大桥头阵地。于是,古德利安利用这个授权,急忙向西发展,第2天前进了80公里,到达瓦兹河岸。其余的装甲坦克兵力,也都一齐向西涌进,使整个战线的突破口扩大到100公里。这样一来,一股坦克洪流便沿着通向英法盟军后方的大道开进了,而此时的盟军正在比利时境内。
法军统帅部摸不准德军坦克究竟会取哪个方向前进,这使德军的前进更为容易。德军在色当实行突破,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位置适中,使德军能向任何一个方向发展进攻,而且同时对几个目标造成威胁。这样,在开始时候,法国人猜不透,德军的目标究竟是拉芒什海峡岸边呢?还是直抵巴黎?尽管德军的进攻方向看来是向西去的,但是法国人始终担心,怕他们会突然地向南折转进攻巴黎。德国的计划在战略上本来就具有灵活性,由于装甲坦克兵的快速行动,又更增加了它的弹性。这样灵活性和快速性的结合,就使法军统帅部完全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
当时,问题的解决完全取决于时间因素。法国人的行动照例总是迟缓,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情况,因此,他们的反措施每一次都没有产生效果。同时,德军先头部队的前进速度,又实在太快,不仅法军统帅部预想不到,就连德军统帅部也始料不及。法军所受的训练,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旧传统,军事行动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因此他们在心理上不能适应新的要求。这正是他们如此迅速地遭到瘫痪的原因。但是,法军的最大弱点并不在于他们武器装备的数量少或质量差,而主要在于他们军事&ldo;理论&rdo;的落后。他们的作战观点远远不如对方那样进步,而是发展很慢,根本上没有跳出第一次大战的圈子。胜利者往往骄傲自满,每每产生保守思想,结果遂成为下一次战争中的失败者。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对于几个坦克师在敌人后方如此冒险深入地作战略性的突进,德军最高统帅部仍然表示担心。希特勒本人也神经质地显出了很不安的情绪,他一直担心着自己的南翼,于是命令西进的部队停止了2天的进攻,等待第12集团军赶上去,在安讷河一线构成侧卫防线,以掩护进攻部队的翼侧。
这个延误几乎断送了德国计划的前途,如果不是法军处于那样严重瘫痪的境地,德军的进攻可能招致失败。希特勒第一次犹豫以后,过了1个星期,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怀疑,结果使德军付出了更大的代价。不过,由于德军坦克部队在最初阶段已经赢得了足够多的时间,而敌人又早已混乱不堪,所以这次在瓦兹河线上的两天停顿,对于德军的计划还不致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这个事实仍然足以说明,在德军的高级指挥人员中,对于时间因素的认识还是具有很大差距的。而且,这新旧两派之间的意见分歧,甚至要比德法两国之间认识的差异还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