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间,当土耳其人仍然把注意力集中在东面的时候,艾伦贝却把部队隐蔽地调向了西方,并使沿海地区的兵力对比大为改变,从原先的2:1增长为5:1。9月19日,经过15分钟猛烈的炮火准备以后,步兵开始发动进攻,突破了土军两道比较浅薄的防线,而后,采取了广泛的包围行动,深深地前进到了内地。骑兵则急速地通过了大开的&ldo;门户&rdo;,以装甲车为前导,迅速地穿过走廊地带,到达了进入埃斯德纳伦平原的入口处。这次作战行动的成功,获益于空军的保障作用不小,因为正是空军瓦解了敌军司令部对于部队的指挥活动。
第二天,英军已在土耳其人的后方建立了一道战略性屏障。这时,土军还剩有一条退路,那就是越过约旦河退往东方。因为遇到了土军后卫部队的顽强抵抗,英军步兵直接进攻的速度是很迟缓的,但由于英国空军不断地进行着轰炸拦截,土耳其军无法利用自己唯一的一条退路。9月21日清晨,英国飞机发现一个大型纵队正从纳布卢斯(雅法东北50公里)开出,沿着一条曲折而又狭窄的道路向约旦河方向撤退。这实际上是土耳其2个军团留下的全部残余部队。于是,英国空军一连对它进行了4个小时的攻击,把这个纵队完全炸毁了,可以说,土耳其的第7和第8军团,从此以后也就不存在了。
在约旦河以东地区,由于难以建立一条战略性的屏障,土耳其的第4军团并没有遭到毁灭。不过,英军的打击虽然不够猛烈,但却是连续不断的,因此该军团也很快丧失了战斗力。在此以后,英军进占了大马士革城,并继续扩张着战果,攻占了阿勒颇。阿勒颇城距离大马士革已有320公里,而距离英军在38天以前的出发阵地,则是530公里。在这次进攻过程中,英军捕获俘虏7万5千人,而自己的损失不到5千。
当时,保加利亚已经崩溃,米尔尼从萨洛尼卡的进攻正好接近了君士坦丁堡,前进到了土军的后方,使土耳其受到了直接的威胁。这样一来,当英军于10月31日刚刚到达阿勒颇时,土耳其正巧也就宣布投降了。
我们分析在巴勒斯坦夺得的这次决定性胜利,必须指出,在英军还没能于土军后方建立战略性屏障以前,也即是土军在心理上还没有受到强烈震撼以前,土军是能够阻挡英国步兵进攻的。而且,由于最初形成了堑壕战的局面,步兵对于防御的突破也就必不可少。但在正常的作战条件恢复以后,争取胜利的工具主要还是机动性部队,而当时它们在全部兵力中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在巴勒斯坦的作战,可以算是间接路线的一种特殊例证,但其技巧主要在于准备阶段。至于它的执行,仍然是依赖于部队的机动性。正是因为这种机动性,才使敌人的稳定性受到了破坏,使其组织纪律发生涣散,这实际上又是进行突然袭击的结果。
另外,还要扼要谈谈整个东南欧战场上的萨洛尼卡作战。协约国方面派遣联军在那里登陆,最初的目的只是增援塞尔维亚。1915年秋天,由于迟误了时机,实际上并没有产生什么效果。但是经过3年以后,萨洛尼卡却变成了进攻的跳板,发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巴尔干地区开辟一个立足点,保有一块基地,虽然很长时期没有在那里采取积极的作战行动,但仍然是很必要的。这一方面是因为政治上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作战上的需要。当然,是否需要在那里集中这么多的部队(最终多达50万人),则是颇有疑问的。德国人后来挖苦地说,他们在巴尔干有一个&ldo;最大的集中营&rdo;,专门收容着协约国的部队。
第十四章一九一八年的战略
巴兹尔&iddot;亨利&iddot;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间接路线战略》]
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一年军事行动的任何性质的研究,都必须紧密结合前几年的海战情况来进行。这次战争一直延续了好几年,海军的封锁对于整个战争的形势产生了愈来愈大的影响。事实上,如果有人追问历史学家,究竟是哪一天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有着决定性的意义,那么,他很可能选择1914年8月2日这一天。当时,英国还没有宣布参战。那天凌晨1点25分,英国海军部长丘吉尔向海军下达了动员令。英国海军在这次战争中并没有再一次赢得特拉法加尔式的胜利,但是它对于联军取得胜利所起的作用,却比其他任何因素都要巨大。海军舰队是进行封锁的工具,但只有等到战争烟消云散以后,人们才清楚地看到,海上封锁在战争中起了突出的作用。如果更准确一点,那就应该说,它是战争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这种封锁的效果,类似于美国监狱里对付不顺服的囚犯所使用的那种拘束衣。这种拘束衣是逐渐地发挥惩戒作用的。犯人穿上它以后,开始活动受到拘束,而后便会感到呼吸困难;穿着它的时间愈久,则进行反抗的力量也就愈弱,甚至最后完全吃不消。
孤立无援的地位,必然引起毫无希望的后果。历史告诉我们,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并不是部队士兵的损失,而是希望的丧失。没有一个史学家会把下列事实估计太低:德国人民完全处于半饥饿状态,是使德国&ldo;国内战线&rdo;发生总崩溃的直接原因。现在,姑且不谈革命对于军事失败产生了多大影响这个问题,只是明确指出,在探讨任何军事形势的时候,都必须注意到封锁这个因素,因为它是一个捉摸不定而又牵涉到各个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