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桃花曲 > 第105章(第1页)

第105章(第1页)

正因如此,汉王深觉自己无能,大长公主生前,她不能助她,她去后,她也不敢入京,在她灵前敬一杯薄酒。

这一悲伤自责,兼之受寒,汉王当夜便发起烧来。

国相急得团团转,小殿下一贯康健,从未染恙,乍一病,竟是来势汹汹,教人担忧。朝中多难,民间又是濒临涝灾,这关口,殿下可病不得。

国相领了大夫匆匆而来,至汉王寝殿前,幸而有君瑶在,将大夫拦在殿外。国相拗不过,又知汉王去岁箭伤,是君瑶医治,只得由了她,领着大夫,候在殿外,以备不时之需。

君瑶应付过国相,重又入殿。

汉王躺在榻上,双目紧闭。君瑶在她身旁坐了,自锦被下寻到她的小手,握到手心,灵力自手心渡到汉王体内,替她驱寒,又护住心脉,以免殿下哀思过度。

雨仍在下,汉王宫中,雨水漫道阶前。

雨声阵阵入耳,扰得人心烦意乱。汉王烧得迷迷糊糊,只觉得阿瑶握住她的手,很舒服。她努力睁眼,想要唤君瑶,还未张口,便想起大长公主薨逝之事,心中哀痛彻骨。

&ldo;阿瑶。&rdo;她唤道。

君瑶答应,没再说旁的,只望着汉王。

汉王泪水落下,也没有说话,心中却想,阿姐没了,她只有阿瑶了。

第八十二章

咸安元年,注定是一多事之秋。

讣告传到汉王府第三日,赵地又有消息传来。濮阳大长公主府长史,手持大长公主手书入赵,手书称,天子不肖,无亲伦无厚德,施政惫懒,刻薄寡恩,上不能承先帝遗志,下不能安天下万民,令诸王共讨之。

若只如此,倒也无妨,大长公主虽为顾命之臣,到底仍是臣,臣岂能论君?皇帝大可下诏斥责。

然而随大长公主手书同至赵地的,还有一份先帝密诏,诏令大长公主&ldo;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rdo;。

如此大长公主便有&ldo;废君&rdo;之权,手书也随之合乎礼法。

国相将此事禀与汉王之时,汉王正坐在檐下。

雨还在下,时密时疏,却未停过。汉王静静地看,听国相言道:&ldo;大长公主去后,朝中本就惶惶不安,有此密诏,人心怕是愈加溃散了。&rdo;

汉王点了一下头,只三日,她瘦了一圈,王袍穿在身上,空落落的,愈发显得清瘦。

国相一时无话,默了默,还是说起汉国之事:&ldo;雨一直不停,听闻代河已多处决堤,代王再无举措,臣恐殃及我汉地。&rdo;

&ldo;修书代王。&rdo;汉王道。只她心中也明白,纵使修书代王,代王怕是也无心思关心民生。此时诸王怕是皆在密谋如何将皇帝从皇位上扯下来,又如何使自己压下其余兄弟,坐拥天下。

&ldo;罢了,看看能否引流。&rdo;汉王又道,她于水利也是一窍不通,说看看能否引流,实则究竟如何引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汉王心中乱做一团。

她很伤心大长公主故去,但彻夜痛哭之后,汉王又发现,没有多少时间能与她伤心了。朝中的事,国中的事,样样皆需她去决断。

&ldo;令内史查看府库,存了多少粮食。&rdo;倘若当真涝灾,百姓颗粒无收,也不能让他们无粮度日。

国相领命而去。

庭前都积了水,庭中草木在水中,颇有汪洋凄凉之感。

国相走后,君瑶自殿中出来。汉王听见脚步声,回过头,看到她,冲她笑了笑。君瑶看着担忧,与她道:&ldo;外头寒气重,殿下休在檐下坐了。&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