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大国无兵 > 第47章(第1页)

第47章(第1页)

绕一个人生的圆弧,刘永福从&ldo;造反者&rdo;、&ldo;流亡者&rdo;演变为顶戴花翎的&ldo;忠君者&rdo;、&ldo;爱国者&rdo;,可谓功德圆满。

加官晋爵后的刘永福在当年九月的宣光争夺战中,夺法人兵船二十多艘,斩法兵数十级。法人退守宣光城,刘永福乘势收复了宣光、兴化、山西三省的一批州县。这些州、县,法人夺而复弃,故得来容易。到了光绪十一年(1885)春天的谅山大捷,战争主角已经换成了冯子材、扬玉科、苏元春、王德榜诸人,刘永福只能退居偏师地位。

刘永福以一个&ldo;流亡者&rdo;的尴尬身份,统御乌合,迎战法人,能够取得连斩敌将的胜利,确属不易。

但&ldo;胜利&rdo;与&ldo;胜利者&rdo;皆不宜夸大。夸大的历史,就不再是原初的历史。

考察国人夸大刘永福战功的过程,由来也早。可以说,这是一种&ldo;同步夸大&rdo;。李鸿章比较清醒,他没有美化刘永福,也没有丑化刘永福,即便在刘永福部溃败山西后,李氏都能公允地上奏:&ldo;刘永福以新集之军隔河而守,山西本是危道,杀伤相当,弃城走险,疆场胜负,彼此何常?此亦未足介意。&rdo;

法国人虽连连败于刘永福,却没有迷信刘永福的战斗力,更没有畏惧他的存在。&ldo;悬万金购刘永福&rdo;,那是法国人的战场宣传,意在离间越人与刘永福的关系。这种宣传动作被清国朝野都误读了,他们一是认为法国人怕刘永福,故将刘永福当成一张抗法王牌去打;二是认为法国人恨刘永福,估计必在谈判中索要刘永福,作&ldo;战犯&rdo;处置。张佩纶在左副都御史任上尚未出京时,曾上奏朝廷,提醒在法人索要刘永福时,请饬李鸿章、岑毓英顾全大局,对其加意保护。接奏,朝廷谕李鸿章先事筹计。

其实,李鸿章居高望远,倒是对刘永福与其黑旗军有一个较为客观的看法。光绪十年四月十七日,李鸿章在天津与法国水师总兵福禄诺谈判后,拟订中法间五款和约,并专折上奏。就在这道专折中,他谈到对刘永福一军的评价曰:

至刘永福一军,从前乘法兵单寡之时,屡殪法将,法人恨之切齿,必欲报复。上年曾纪泽迭与该外部商论,由中国设法解散约束,而法廷添兵攻取,意不稍回。去冬克山西,黑旗精锐伤亡甚多,已受大创,今春刘永福募四千人援北宁,亦不战而溃。其御大敌,何怯也?华人专采虚声,佥欲倚以制法,法人固深知其无能为役。此次福禄诺绝未提及,我自不便深论,将来该国另派使巨若议及此,当由岑毓英、潘鼎新酌定安置之法。

同折,又言及刘永福军情道:

闻刘永福所部冗杂骚扰,与越民为仇,实为边境后患。拟请旨密饬云南、广西督抚巨严明约束,酌加减汰,豫筹安置妥策,俾无生事滋扰,则保全者多矣。

光绪十年七月,清廷仍然对刘永福抗法怀抱幻想,故赏他为&ldo;记名提督&rdo;。此前此后,刘团在中越边境线上基本无所建树:退驻保胜,规复北圻,宣光兵溃,退驻思钦……锐气荡然,雄风不再。

考刘永福在中国近代史上被追美的缘由,盖因积弱久败,实在需要一个英雄人物来为老大帝国粉饰无奈、为子民万姓点燃希望而已。有刘永福出,在边境之外,面对列强入寇,居然也敢拼敢打,屡有斩获。这真是不加培养而冒出的&ldo;典型&rdo;!于是将小胜宣播为大胜,将意外之胜鼓荡为必然之胜,刘永福便成为印证大清国民魂可聚、军魂可恃的雄辩存在。

刘永福被利用,于他自己并无害处。加官晋爵,封妻荫子,戎马倥偬,终也能颐养天年(刘永福活到81岁)。这是他的福分。&ldo;宣传&rdo;的效用,仅仅是精神安慰,刘永福除了初期的抗法战绩外,他真的无法挽救大清国的危亡。清醒的后人无意苛求刘永福,也并不贬低他个人的英雄主义。

在抗法前线的刘永福曾向胁从法人的越南人发一&ldo;告示&rdo;(即《解散胁从法人示》),&iddot;輦&iddot;輳&iddot;訛劝其改过自新,反戈一击。这&ldo;告示&rdo;对法国人的兵力做过如下表述:&ldo;法人数败之余,屡次调兵,号称数千,其实不过数百。&rdo;这一估算,可能有意贬低对手之力,但相去不会太远。

另据《梵天庐丛录》分析:&ldo;考刘永福保胜之挫法将,实恃地险,又其时法将探路,随兵无多,且不意有中路之劫,而刘永福功名以起,亦幸矣哉。&rdo;&iddot;輦&iddot;輴&iddot;訛

&ldo;宣传&rdo;无朝不有,无法杜绝。常规的思维是,既不能废&ldo;宣传&rdo;于必须,又不能崇&ldo;宣传&rdo;而废史;尤其在旧&ldo;宣传&rdo;降温后,我们要能恢复历史的清醒。

三、从刘铭传到冯子材的&ldo;战术&rdo;胜利

在一年又五个月(1883、12‐1885、4)的中法战争中,中国军队可圈可点的胜利是由刘铭传(在台湾)、刘秉璋(在浙江)、冯子材(在中越边界)等人创造的。看看战争形势图,从东海到南海,正好像一面新月形盾牌,挡住了入侵者的矛头。

如果从&ldo;战略&rdo;、&ldo;战术&rdo;的关系上推求,除张佩纶防守的马尾这一个&ldo;点&rdo;上战术谬误而造成漏洞外,中国东南半壁江山的千里海防、陆防基本维持稳定。这一&ldo;战略&rdo;稳定局面是由若干个&ldo;战术&rdo;点的稳定支撑起来的。所以,重温中法战争史,不能不唤起人们对&ldo;战术&rdo;问题的关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